在即墨,隐藏着一位低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姜保国,他以指为笔,以墨为色,在宣纸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这种独特的指墨画技艺,是姜保国坚持了三十余年的艺术追求。
现年57岁的姜保国,自小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博物馆工作的他,自幼年起便对美术抱有浓厚兴趣,不仅自学连环画、插画,还在高中时期接受了素描、水粉等西方绘画的系统训练。进入山东师范大学深造后,他的绘画基础更加扎实。
然而,真正让姜保国踏上指墨画之路的,却是一次偶然的启蒙。童年时期,他目睹了指墨画大家张伏山用手指作画,这一场景深深震撼了他,也激发了他对指墨画的好奇与热爱。张伏山作为崂山画派青岛指墨画的奠基人,其艺术成就备受赞誉,这也为姜保国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滋养。
工作后,姜保国开始自学指墨画,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坦言,长时间的作画让他的指甲和指腹都出现了磨损,但这些磨损却成为了他艺术道路上的见证。在作画时,他灵活运用手指的各个部位,指尖画叶、指腹画干,深浅浓淡之间,一幅幅山水画便跃然纸上。
姜保国对指墨画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对这项艺术的传承与推广上。他曾在即墨古城举办画展,为公众普及指墨画的知识与魅力。尽管指墨画在即墨乃至青岛都相对小众,面临着发展的困境,但姜保国却从未放弃过对它的坚持与推广。
在姜保国的作品中,有一幅竹林七贤的人物画尤为引人注目。这幅画作描绘了竹林七贤畅游山水之间的场景,不仅构图巧妙、色彩和谐,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姜保国表示,这幅画作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从构思到创作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谈及未来,姜保国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指墨画的传承与推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项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时,他也正在培养儿子学习指墨画,希望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后继有人。
姜保国的指墨画不仅是他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在他的笔下,指墨画不再是一种小众的艺术形式,而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文化力量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