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斫琴技艺:匠心独运,千年雅音续新章

   时间:2025-05-18 08:11 来源:天脉网作者:任飞扬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熠熠生辉的宝石,串联起过往与现在。顺义,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默默孕育并传承着众多非遗瑰宝。其中,《非遗传承在顺义》栏目带领我们走进了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技艺——斫琴。

斫琴,这一技艺是指利用刀斧等工具,通过砍、削、铲、錾等手法精心打造古琴的过程。古琴,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沉淀。2021年,斫琴技艺荣幸地入选了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顺义区的斫琴技艺传承人张猛,师承于管派斫琴大师田双琨,是这一技艺的第三代传人。

走进张猛的家,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琴,它们由杉木、桐木等优质木材制成,有的光滑如镜,有的温润似玉,各具特色。张猛自幼酷爱音乐,2000年,一场古琴音乐会让他深深着迷,从此踏上了学习古琴的道路。随着技艺的提升,他开始萌生了自己制琴的念头,并于2010年正式师从田双琨学习斫琴。

张猛深知,制琴不仅仅是简单地打磨木头,更是一次对音乐、文化和传承的深刻思考。近年来,他更是将这一技艺传授给了正在大学学习大漆工艺的女儿,两人共同探索古琴制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巧妙结合。制作一张古琴需要经过十大工序,每一步都需精益求精,才能最终制成一张音色天籁的古琴。

在张猛的工作室里,他正在仔细打磨一张正在上灰胎的古琴。他解释说,灰胎是由大漆和粗、中、细三种不同目数的鹿角霜混合调制而成,需要反复刮涂并等待干燥,整个过程需要刮20多遍,自然存放一年左右才能彻底干燥。这样的耐心和精细,正是斫琴技艺的精髓所在。

对于张猛来说,如何将斫琴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因此,除了制琴外,他还经常到区少年宫和工作室教授古琴弹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古琴,进而对古琴制作产生兴趣,共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遗技艺。在顺义这片土地上,斫琴技艺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