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红杉资本AI峰会在美国洛杉矶圆满落幕,汇聚了全球顶尖的150位AI领域创始人,共同探讨AGI领域的最新动态。
红杉资本合伙人Pat Grady在峰会上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下一轮AI的卖点,不再是工具,而是其带来的收益。”这一见解迅速在AI圈内广泛传播。
备受瞩目的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也在本次峰会上亮相。此前,他因休陪产假而缺席了自家公司的新品发布会。在半小时的现场专访中,奥特曼不仅回顾了ChatGPT的发展历程,还分享了其对公司管理的逆向思维,并透露了OpenAI未来的发展方向。
奥特曼回顾了OpenAI自2015年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六个关键节点:从早期的DALL·E API问世,到深入无监督学习领域并推出GPT-1、GPT-2大模型;从GPT-3的迭代到意识到继续升级至GPT-4的资金压力;再到通过开放GPT-2权重和开发GPT-3 API来开拓营收业务,最终在GPT-3.5时,OpenAI的API已有约8个应用场景。而ChatGPT的推出,则完全是在API用户商业化场景的启发下完成的。
ChatGPT自2022年11月上线以来,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周活跃用户数已超5亿人次。OpenAI并未因此懈怠,而是持续推出GPT-4.1系列模型、GPT-4.5模型、o3和o4-mini视觉推理模型等一系列新产品。当被问及GPT-5是否会超越人类时,奥特曼表示,o3已经非常聪明,如果认为自己远超GPT-3,那或许还需要一点时间。
奥特曼还分享了OpenAI之所以能保持较快更新频率的原因,那就是公司高层有意识地减轻“大公司病”。他更倾向于拥有一个“小而精”、“小而美”的团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忙碌且高价值,这样公司才能不断成长。他调侃道,否则公司里会有很多人为无关紧要的细节开会、争吵。
奥特曼还指出,大公司通常受限于僵化的流程,无法跟上AI领域的变化,因此总是落后于初创公司。他认为,年轻人使用ChatGPT的方式与中年人完全不同,年轻人将其当作操作系统来用,而中年人则更多将其视为谷歌浏览器的替代品。OpenAI希望ChatGPT未来能胜任用户私人AI助理的角色。
在谈及OpenAI的未来发展时,奥特曼提到了六大趋势:语音交互、编程能力、模型定制、传感器数据收集、API访问以及算法开发。他透露,OpenAI将持续发力语音交互和Agent,让高质量的语音模型带来全新的设备形态,同时模型将支持生成完整的程序,帮助用户执行操作。
奥特曼表示,未来一年AI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AI基础设施扩展、开发更聪明的AI模型以及将AI整合到社会中。他预计,2025年将是AI Agent承担推理工作的一年,2026年有望进入AI做出科学发现的阶段,而到了2027年,机器人有望从研究对象变成真正的经济创造者。
与采用逆向工程规划公司发展的选择不同,奥特曼认为通过“倒推”的方法来敲定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并不明智。OpenAI更倾向于灵活应对当下状况,不断调整策略,持续产出更好的模型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