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举办的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将“未来教育”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教育大模型的应用成为本次展览的亮点。
展会现场,家长与学生亲身体验了AI智能学习系统,这一创新技术通过模拟师生互动,为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另一展区,学生们通过VR技术进行校园火灾逃生体验,展示了科技在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智能学习机器人的互动展示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进行个性化教学,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
本届教装展以“人工智能引领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大模型的应用方面,多个展区展示了其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在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刘老师的演示中,她通过简单的口语化指令,教育大模型迅速生成了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赞叹。而在平山道小学,教师陈妍则利用大模型生成的数字虚拟人,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交流,实现了“师—生—机”的多元互动。
据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翟雪松介绍,教育大模型主要分为大语言模型、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其中大语言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它们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学习,具备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和逻辑推理等功能,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
展会现场,一个针对英语教师发音不规范等痛点问题的“早读数字人”平台吸引了众多关注。该平台基于开源通用语言大模型,通过输入课程素材进行循环训练,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结合大模型和小模型的训练方式,能够在细节问题上不断纠正迭代,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服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表示,教育大模型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知识传授转变为个性化、互动化的学习体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然而,他也指出,大模型在落地具体教育场景时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通用性不足、教师需求不明确以及数据伦理问题等。
对于如何用好教育大模型,天津市河北区大江路小学校长刘英认为,应平衡好大模型辅助价值与教师主体地位,将大模型的效率优势与教师的专业智慧相结合,实现“人机协同”的理想教学模式。同时,她也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情感引导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