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赵海军:美半导体关税提升,对行业直接影响微乎其微

   时间:2025-05-09 11:15 来源:天脉网作者:任飞扬

中芯国际2025年一季报揭晓:业绩增长显著,面临多重挑战

近期,中芯国际发布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这份报告揭示了这家国内半导体代工巨头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表现。作为国内半导体代工领域的领头羊,中芯国际的业绩一直备受市场瞩目。

财报数据显示,中芯国际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163.0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高达29.4%。净利润方面,公司取得了约13.56亿元的佳绩,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6.5%。公司的毛利率也达到了22.5%的水平。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客户提拉出货、国内政策推动的大宗类产品需求上升以及工业与汽车产业的触底反弹。同时,赵海军也指出,公司净利润的增长与研发相关支出和一般及行政开支的减少有关。

然而,研发费用的下滑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对此,赵海军解释称,第一季度情况较为特殊。由于新购设备较多,人员忙于安装调试,且因客户急单增加,部分研发产能被调整为生产产能以保障出货,导致研发晶圆的测试效率有所下降。但赵海军也表示,随着每年约75亿美元的产能建设投入持续推进,研发工作将逐步恢复正常。

从产品结构来看,中芯国际的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78.1%,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而8英寸晶圆则占比21.9%,显示出公司在成熟制程领域的持续突破。在市场分布上,中国区仍然是公司的主力市场,收入占比高达84.3%。但美国区和欧亚区的收入占比也有所回升,分别达到了12.6%和3.1%,这反映了公司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

在应用分类方面,中芯国际智能手机、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业务的收入占比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而工业与汽车收入占比则环比提升至9.6%,这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的产能布局密切相关。例如,天津西青厂专攻车规芯片,上海临港新厂则聚焦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这些战略布局正在转化为公司的实际收入。

尽管财报数据亮眼,但中芯国际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主要因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和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导致资金链承压。从行业层面来看,全球半导体市场也呈现出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尽管AI、HBM和先进封装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但消费电子需求温和复苏,汽车芯片市场依然疲软。

面对这些挑战,中芯国际表示将聚焦“提升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优化产品组合、拓展AI边缘计算等新兴市场来对冲周期波动。同时,公司也在先进封装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为承接AI芯片订单带来了可能。然而,美国将半导体关税从25%提升至50%的政策也可能对公司的国际业务拓展产生一定影响。

尽管如此,赵海军仍然对公司未来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美国关税对半导体代工行业的直接影响非常小,且双方仍处于谈判阶段。通过谈判,许多关税部分有望达成和解并获得免除。多元化的供应模式也使得美国关税的直接影响被进一步削弱。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