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与合作者在《纽约时报》网络版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迅猛势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中国科技已在多个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领先。
文章强调,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进步尤为显著,不仅在技术传播和商业化方面展现出强大实力,还在制造技术方面形成了真正优势。历史经验表明,能够快速采纳并推广新技术的国家,往往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过去十几年间,中国从引进技术、仿制产品,到如今拥有世界级创新成果,这一转变令人瞩目。例如,小米公司去年成功交付了超过13万辆电动汽车,而苹果公司则在投入巨资后放弃了电动汽车项目。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加速推进,2023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远超其他国家总和,显示出中国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强劲实力。
文章还提到,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科技进步,得益于其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繁荣的供应链、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高度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持续创新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施密特等人在文章中建议,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功经验,比如更加开放地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和研究成果,以加快创新速度,并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更广泛地应用人工智能。
然而,文章也指出,为了遏制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美国对先进芯片出口实施了管制。但这一限制措施并未能阻止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反而激发了中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促使他们不断寻找用更少投入实现更多产出的方法。
在湖北黄石的一家企业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正有序运转,赶制订单,这一场景正是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文章认为,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在科技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持续保持创新能力,人工智能企业继续采取开放策略,并朝着2030年占全球制造业超过45%的目标努力,那么未来的人工智能竞赛将成为全球各领域全面竞争的焦点。
面对这一挑战,美国需要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优势资源,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强劲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