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新时代,算力已成为驱动科研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正式发布了其高性能计算平台样板点,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了深入探讨算力如何赋能科研创新,一场技术研讨会随即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知名985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
会上,华中农业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付军致辞表示,教育数字化正引领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他提到,华中农业大学与华为在科研高性能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智慧校园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此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探索算力赋能科研创新的新路径。
华为鲲鹏计算业务副总裁张华在致辞中指出,算力在推动科研创新和数智化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分享了鲲鹏助力多个科研机构构建算力平台的成功案例,这些平台有效缩短了数据处理周期,提升了系统性能,并完成了软件适配,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张华表示,未来鲲鹏将继续聚焦技术突破、行业深耕和深化合作,助力国家“教育科研数智化发展”战略。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熊盛武在主题演讲中探讨了计算趋势与全域协同创新。他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交叉学科人才、AI技术的发展路径、科研范式的转变以及大模型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同时,华中农业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技术负责人刘浩也分享了该校与华为合作建立的校级算力平台的情况。该平台已适配330款生物信息软件,并通过多项措施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提高了平台使用率。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工程师赵琨在演讲中介绍了该校信息技术中心基于本地化DeepSeek应用在不同场景的情况,包括其在管理服务中的潜在价值。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算力已成为推动科研创新的核心动力。会上还举行了科研使能计划合作发布仪式,华中农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科研使能计划”正式亮相。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双方在科研资源与技术平台方面的优势,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强大的算力支撑和创新平台。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龙汀汀和武汉大学算力中心负责人洪正国也分别分享了各自学校在算力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他们提到,通过构建基于鲲鹏和昇腾架构的集群系统,有效支持了校内科研教学和多种业务软件的测试与验证。同时,河南昆仑技术有限公司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规划总监张会光也分享了高性能计算领域由西方生态向东方自主生态演进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