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交圈风云再起,谁能赢得用户“朋友圈”的心?

   时间:2025-04-30 16:51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近期,国内AI原生应用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短短数月间,排行榜单数次更迭,展现出AI技术快速迭代的态势。

春节后,DeepSeek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成为一匹黑马。与此同时,腾讯旗下的元宝应用,通过接入DeepSeek技术和大规模投放广告,用户规模迅速增长,一度登顶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榜。

然而,随着广告投放效果的减弱和用户好奇心的减退,豆包应用凭借其更丰富的用户场景再次超越元宝。这一变化表明,AI应用的竞争最终将回归到用户留存上。

近日,AI平台间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元宝、豆包、Kimi等应用纷纷宣布进军社交领域,试图通过更具黏性的方式留住用户。这一举措标志着AI革命已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涉及到流量入口、用户关系链以及未来商业生态的全面竞争。

近年来,AI大模型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务实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将关注点转向应用和工具链的开发。目前,出售API仍是大模型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但面向C端的AI原生应用则更多聚焦于用户服务,包括订阅付费和广告投放等。用户“流量与留存”成为决定C端商业化的关键。

为了争夺用户,AI应用们开始探索不同的场景。Kimi和豆包率先布局浏览器插件,通过搜索、写作等功能培养用户习惯,与AI智能助手形成互补。夸克浏览器也推出了“AI超级框”概念,进一步模糊搜索和AI工具的边界。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则联合推出了两款AI工具,强化AI应用的工具属性。

随着用户争夺战的升级,AI应用开始进军社交领域。微信正式上线AI助手“元宝”,用户可以将其添加为好友,享受一键解析公众号文章、处理图片和文档等服务。抖音用户也可以添加豆包为AI好友,进行文字或语音互动。Kimi则正在打造AI社区产品,提供深度对话功能。

尽管AI原生应用全面“社交化”的趋势明显,但用户对此也提出疑问,认为这些产品模式相似,似乎越来越接近传统互联网。事实上,AI原生应用的C端商业化面临挑战,部分原因在于它们虽然依托全新的AI技术,但商业模式却未脱离传统互联网,新旧结合使得AI商业化变得复杂。

对于大模型公司而言,大家都在摸索前行,并非不想打造颠覆性产品,而是需要循序渐进。以AI社交为例,此前已有不少初创公司开发了虚拟人机对话产品,但至今仍未有真正破圈的产品。这是因为AI社交产品的应用场景不够高频,导致用户黏性不足。

在这场AI社交圈大战中,元宝和豆包占据天然优势。元宝依托微信的13亿用户,豆包则扎根抖音的8亿日活。相比之下,Kimi需要从零开始构建社区生态,且在大语言模型方面不具备生图玩梗的优势。因此,AI应用的壁垒在于AI之外,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才能建立。

微信生态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AI与社交深度融合的未来。微信悄悄升级功能,支持个人公众号一键发布,视频号提供单独发布图文的按钮,“问一问”功能承接搜索需求。微信小店升级为全域带货平台,实现流量运营。这些举动表明,微信正在模糊旗下产品的边界,建立更庞大、更有意义的社交生态。

AI作为串联内容和场景的“神经中枢”,能够更真实地融入用户日常生活,培养新的使用习惯。在社交领域,微信已经与用户习惯深度绑定,进入“内容社交化”阶段将更加流畅自然。然而,AI好友要真正融入用户的朋友圈,仍需解决数据隐私、内容真实性等问题,人与AI的互动模式也需要重新设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