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航基金内部出现重要人事变动,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权益投资部、研究部总经理韩浩正式升任副总经理。与此同时,原副总经理邓海清因个人原因离职,其下一站或加盟中加基金。这一变动引发市场对赛道型基金发展路径的关注。
韩浩作为中航基金权益投资领域的核心人物,其管理业绩尤为突出。以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基金为例,该产品规模从去年底的6.81亿元激增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32.31亿元,增幅超过18倍,占公司权益类基金总规模的近七成。该基金主要重仓AI算力板块,今年以来净值表现亮眼。除AI算力外,韩浩管理的其他产品还覆盖低空经济、固态电池、大飞机等前沿领域,形成鲜明的赛道型投资风格。
公开资料显示,韩浩拥有丰富的证券从业经验,曾任职于民族证券、金元证券、中航证券等机构,2016年加入中航基金后逐步担任要职。其投资轨迹显示,他善于捕捉行业风口——从2021-2022年的医疗保健,到2023-2024年的光伏储能,再到2025年一季度全面转向固态电池,持仓调整节奏与市场热点高度契合。这种灵活的策略使其管理的产品规模快速扩张,但也引发关于投资集中度的讨论。
中航基金近年来积极布局赛道型产品,除韩浩管理的4只基金外,还发行了覆盖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端侧芯片、智能驾驶、稀土与战略金属等领域的5只基金。这种“精准打击”策略在科技股行情爆发期成效显著,但近期监管动向或带来挑战。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主题基金需建立投资集中度管理制度,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细分行业。这一规定直指当前部分基金“押注式”投资模式。
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超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达109位,较二季度新增34人,增幅超50%。其中,永赢基金任桀、德邦基金陆阳等新晋百亿级选手均因重仓AI算力板块实现规模跃升,其代表产品近一年净值增长率分别超过200%和100%。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过度依赖单一行业的投资模式可能导致基金净值与业绩基准偏离度过大,如何平衡收益与风险成为关键课题。
有分析认为,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选择极致化赛道投资作为突围路径,但若监管规范此类行为,公司需重新思考差异化发展战略。例如,重仓机器人板块的基金通过配置小盘股实现业绩领先,但与按市值加权的行业指数偏离度较高,这种模式未来可能面临调整压力。如何培养全市场选股能力,而非仅依赖行业轮动,将成为基金经理和机构需要解决的长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