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双十一购物节,电商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与场景重构。与往年不同,今年大促周期进一步延长,但规则简化,用户参与门槛显著降低。这一变化直接推动了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淘宝闪购、外卖等即时消费场景的加入,让大促参与人数大幅攀升。据易观分析统计,10月15日天猫双十一启动当天,APP日活跃用户数突破6亿,创下历史新高。
消费行为模式也发生显著变化。过去集中在晚间8点至10点的购物高峰,如今演变为午间12点的外卖即时消费与晚间8点的传统购物双峰格局。这种转变对电商平台的流量调度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技术层面,今年双十一成为阿里巴巴全栈AI能力首次大规模应用的试验场,从芯片到云服务,再到顶层AI应用,覆盖了电商全链条。
业务整合带来的技术压力尤为突出。今年8月,淘宝闪购、飞猪、饿了么并入电商事业群后,外卖需求激增,日订单峰值突破1.2亿单,直接拉动淘宝日活用户增长20%。距离双十一仅剩两个月时,云基础设施面临严峻考验:VPC转发网关承载量急剧上升,网元消耗呈指数级增长,原本180万容量的VPC系统濒临崩溃边缘。阿里云技术团队面临两难选择:传统VPC拆分方案耗时过长,最终决定攻关200万VPC级联方案。
经过密集技术攻关,团队提出"云网关级联方案",通过软硬协同技术扩展多级流表,实现超大VPC逻辑互联,成功将单VPC容量提升至200万。这一突破使基于第八代和第九代ECS实例的千万核CPU集群得以组建,通过统一资源池与智能调度层,实现了算力的精准分配。CIPU架构的规模化部署进一步提升了算力规模,标志着阿里云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技术升级直接改善了用户体验,核心场景性能提升30%-50%,响应延迟降低超30%,操作反馈更加即时。
AI技术的全面渗透成为今年双十一的最大亮点。从消费者端的"AI万能搜""AI帮我挑",到商家端的智能客服与经营分析,再到平台端的搜索推荐引擎,大模型技术贯穿电商全流程。淘宝基于Qwen3家族模型升级的生意管家,覆盖90%中小商家核心分析场景,大幅提升决策效率;全新店小蜜系统可精准理解用户意图,自动化处理售后问题。出海场景中,通义Qwen-MT翻译模型支持亿级商品翻译任务,单日调用量超14亿次,延迟降低40%。
支撑这场AI革命的是强大的云基础设施能力。灵骏智算集群通过多级亲和性调度算法,按照NC/交换机/机柜/楼宇/AZ层级规划算力路径,大幅提升GPU卡间数据传输效率;拓扑感知技术实时监测网络状态,确保算力零浪费。双十期间,灵骏万卡集群实现业界领先的卡时在线率,为AI应用提供了稳定基础。这种技术积累已渗透至自动驾驶、金融、物流等多个行业,阿里云在AI基础设施市场的份额达23%,位居中国首位。
阿里巴巴的AI布局远不止于此。集团宣布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持续追加投入。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超越Llama系列位居全球第一。灵骏智算集群作为AI超级计算机的核心组件,正在构建覆盖全行业的AI生态。这种前瞻性建设不仅巩固了市场领先地位,更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超级应用场景预留了技术缓冲空间,正如半导体发展初期无法预见现代电子设备对纳米级电路的需求,当前的技术储备或将为未来创新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