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研AI超级计算机“Dojo”项目正式宣告终止,其核心团队于2025年8月被解散。这一曾被视为特斯拉从电动汽车制造商向AI企业转型的关键项目,在经历数年投入后最终未能实现商业化目标。项目终止标志着特斯拉在AI芯片与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技术自主战略遭遇重大挫折。
Dojo项目始于马斯克对自动驾驶技术路径的独特构想。该系统基于特斯拉自研的D1/D2芯片,旨在构建不依赖英伟达GPU的专用计算架构。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处理海量行驶影像数据,训练出模拟人类视觉的自动驾驶神经网络,进而支撑Robotaxi与Optimus机器人等业务。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第二代Dojo将在2026年实现商业化,并成为特斯拉AI生态的基石。
然而现实发展远低于预期。技术层面,Dojo芯片的运算性能始终无法追赶英伟达H100、H200等通用GPU的迭代速度。更严峻的是,主流AI软件生态均围绕GPU架构优化,导致Dojo在兼容性与开发效率上存在天然劣势。成本方面,自研芯片与超级计算机的高额投入,使得项目在经济性上逐渐失去竞争力。
项目终止背后暴露出多重战略风险。首先,技术自主道路面临行业生态的强力制约。尽管特斯拉在芯片设计领域取得进展,但AI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资源投入显得捉襟见肘。其次,人才流失加剧了项目困境。Dojo团队解散后,部分核心成员创立“DensityAI”公司,直接导致技术资产与研发经验的外部转移。
马斯克的决策风格在此次调整中尤为突出。2024年他仍多次强调Dojo的战略价值,但仅一年后便转向与三星合作开发AI6芯片,并启动基于英伟达、AMD架构的“Cortex”超级计算机扩容。这一转变标志着特斯拉从“全栈自研”向“生态合作”的战略收缩,其AI技术路线出现明显转向。
目前,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系统的训练工作已全面迁移至Cortex平台。该系统整合了英伟达、AMD的GPU资源与三星代工的AI6芯片,形成混合计算架构。尽管特斯拉仍坚持AI企业定位,但Dojo项目的失败使其技术自主性遭受质疑。电动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与Robotaxi服务推进迟缓,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AI战略可行性的担忧。
行业分析师指出,Dojo的终结反映了高科技领域技术路线选择的复杂性。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与AI领域的探索虽遭遇挫折,但其敢于突破行业常规的勇气仍具启示意义。当前市场更关注的是,这家科技企业能否在战略调整后,重新构建具有竞争力的AI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