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近期在特斯拉全球工程总部通过远程方式接受了一场深度访谈,这场对话摒弃了冗余信息的堆砌,直击核心逻辑,揭示了其技术愿景与对文明命运的深刻思考。
访谈中,马斯克的观点呈现出两条鲜明的脉络:一方面是凭借前沿技术重塑人类未来的雄心,另一方面是对西方文明潜在危机的隐忧。前者围绕三大技术突破展开——Optimus人形机器人、AI超越人类、火星殖民计划;后者则流露出他对文明存续的深层关切,而现有的特斯拉核心产品如汽车等几乎未被提及。
技术雄心:三大突破重构人类未来
马斯克的技术蓝图分为三个层次,从近期可实现的工具革新,到中期的智能进化,再到远期的文明备份,层层递进。
马斯克将Optimus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了“通用劳动力”这一全球性难题。成本是关键突破点:当年产量达到100万台时,单台成本可降至2-2.5万美元。其中,AI芯片占5000-6000美元,26个电机驱动器是另一大成本项。这一价格若能实现,机器人将像家电一样普及,彻底改变全球经济结构。
技术难点集中在手部和前臂设计。人类手部拥有27-28个自由度,肌肉藏于前臂,通过肌腱像木偶线般控制手指。要让机器人完成穿针引线、组装汽车等精细操作,需复刻这套精密系统,但市面上无现成零件,特斯拉需从头研发。马斯克直言其难度“仅次于星舰”。
2025年是关键节点:Optimus V3将实现人类级别的手部灵活度,并搭载能理解现实世界的AI大脑,届时大规模量产将成为现实。至于为何坚持人形设计,马斯克的回答直白:人类世界是为人设计的,人形机器人可直接使用现有工具、进入建筑,无需重建基础设施,五指设计更是进化筛选出的“刚需”。
马斯克给出了明确时间表:2026年AI将在单项任务上超越人类,2030年超越全人类智慧总和。这一判断基于他的“算力-智能公式”:10倍算力≈智能翻倍。
硬件层面,AI5芯片是核心加速器,性能比前代提升40倍。其突破不在于单纯堆参数(算力8倍、内存9倍),而在于解决了AI4的“卡脖子”问题——将softmax运算从40步模拟压缩至几步原生执行。软件层面,今年年底推送的V14版本参数量将翻一个数量级,并通过强化学习解决“AI压缩现实失真”问题。现有特斯拉车主可通过OTA升级获得“新大脑”。
马斯克认为,AI将接过人类智能的“接力棒”。因为人类智能正因人口下降而衰退,而AI可无限进化,甚至利用太阳、星系的能量进行计算。
火星计划并非“逃离地球”的幻想,而是马斯克为文明存续设计的“B计划”。其核心标准是:即使地球断供,火星也能自给自足。
实现路径依赖“指数级增长”:每两年有一次火星发射窗口,若每次运载量翻倍,10-15个窗口(25-30年)即可攒够物资。2025年Starship实现100吨级载荷回收是第一步。火星需建立“全套文明”:不仅要建芯片厂,更要能自己造芯片厂、种粮食、维持生态。这是地球45亿年来首次有机会成为“多行星物种”。
文明隐忧:西方社会的“三大危机”
技术讨论后,马斯克话锋一转,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担忧。他认为,当前社会存在三个根本性问题:
: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意味着文明连“自我延续”都做不到。
:欧洲的开放边界政策导致不愿融入的外来文化逐渐取代本土文化,社会结构面临瓦解。
:精英媒体回避真实犯罪问题,社会“装睡”无视下滑现状。
他的解决方案是“好奇心哲学”:通过探索宇宙、寻找外星文明,激发人类对星际的好奇,而非陷入内部矛盾。正如《银河系漫游指南》所言:“答案是宇宙本身,难的是找到问题。”
核心追问:三个问题看清马斯克逻辑
汽车仅解决“出行”问题,而Optimus解决“劳动力”问题。一旦2万美元的机器人量产,每个家庭、工厂都能使用,其带来的生产力革命将比汽车影响大10倍。
人类将首次面对“比自己聪明的存在”。乐观来看,AI可能解决国家债务、疾病等难题;悲观来看,若失控后果难测。马斯克的乐观基于“人类能掌控AI”的前提。
关键取决于Starship的进展和发射窗口的利用。若运载量按指数增长,2050年前实现“火星自给自足”并非空想。更重要的是,这是为人类文明上“双保险”——地球出问题,火星还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