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赋能,我国工业互联网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和融合应用领域持续突破,呈现出应用智能化、架构立体化、布局优化、服务普惠化四大新趋势,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AI引擎驱动:从经验模仿到智能超越
人工智能正从工业互联网的“辅助工具”跃升为“核心引擎”。传统模式下,工业互联网通过将“老师傅经验”显性化、流程化实现效率提升,但本质上仍是对人类经验的复制。如今,AI通过深度学习工业制造全流程数据,不仅能沉淀“独门绝技”,更将传统技艺升华为可量化的科学模型。例如,AI算法可解析老师傅“只可意会”的操作诀窍,形成可复制的工艺参数库,推动生产从“知其然”迈向“知其所以然”。
在人机协同领域,AI与工业机器人的融合催生了“工业智能体”。AI作为“超级大脑”实时优化生产指令,工业机器人作为“灵巧身体”精准执行,二者结合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调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与AI的融合若提升1%效能,即可创造4000亿元增量价值。
T型架构:从单点突破到全局融通
工业互联网正从“局部优化”转向“全局智能”。传统模式侧重单条产线改造或上下游连接,系统间、企业间存在壁垒。为破解这一难题,“T型架构”理论应运而生——横向通过IT技术打通产业链,实现企业间资源动态调配;纵向通过OT技术做深生产线,实现全流程数据透明化管理。
横向集成方面,IT系统将不同制造阶段和商业计划的供需对接、集中采购等环节串联,形成产业生态“大脑”。纵向贯通方面,OT技术打通从设备控制到经营管理的数据链路,让生产执行系统“四肢”更敏捷。截至2025年2月,我国已培育超230家卓越级、120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迈向全局智能时代。
云网协同:从数据顾虑到安全共享
针对企业上云的数据安全顾虑,工业互联网构建了“三朵云”布局:边缘云作为“保险柜”,将核心工艺数据本地化处理,确保商业机密不出厂;企业云作为“办公室”,承载财务、人力等通用管理系统,降低IT运维成本;生态云作为“朋友圈”,提供产业链协作平台,促进数据共享与生态共建。
截至2025年7月,我国企业专网覆盖全国97%以上地级行政区,基础电信企业建成2万个工业虚拟专网,5G工业独立专网试点有序推进。这种布局既保障了数据安全,又实现了业务协同,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靠支撑。
服务普惠:从高门槛到亲民易用
针对中小企业“想转不敢转、能转不会转”的痛点,工业互联网服务模式持续创新。应用“订阅化”让企业按需付费使用云端软件,降低初始投入;方案“套餐化”提供“开箱即用”的行业解决方案,缩短见效周期;服务“管家化”通过全流程陪伴式服务,弥补中小企业技术短板。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全国87%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将数字化应用于研发、生产、管理等核心环节。服务模式的创新让工业互联网从大企业专属走向中小企业普惠,为制造业注入持续转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