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元股份发布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3.3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77%;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83亿元,同比增长43.3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也实现66.19%的增幅。这份"增收不增利"的财报,折射出老牌乳企在转型期的深层挑战。
从业务结构看,三大核心品类均呈现收缩态势。液态奶板块收入19.93亿元,同比减少13.3%;固态奶收入4.53亿元,下降1.52%;冰淇淋及其他产品收入8.85亿元,降幅达19.04%。公司解释称,收入下滑主要源于"非重点区域战略调整及低效业务淘汰",但横向对比显示,其13.77%的营收降幅远超行业1.05%的平均水平,在28家上市乳企中表现垫底。
与头部企业的差距持续扩大。光明乳业早在2014年营收即突破200亿元,新乳业2022年也迈入百亿阵营,而三元股份连续多年在80亿元规模徘徊。产品层面,相较于伊利安慕希、君乐宝悦鲜活等全国性爆款,三元缺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单品,导致全国市场拓展受阻。
管理层频繁更迭成为另一突出问题。自2015年陈历俊担任总经理以来,公司七年间经历四任掌门人。2018年复星系背景的张学庆接任,2021年唐宏上任,今年6月又由41岁的陈海峰接棒。这位拥有宝洁、强生、飞鹤、京东等多家企业高管经历的80后,成为这家近70年历史乳企的新任舵手。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管理层动荡导致战略缺乏连续性。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频繁换帅使企业难以形成稳定的发展路径。但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持乐观态度,他指出陈海峰的外资企业经验可提升管理水平,飞鹤和京东的履历则有助于把握行业趋势与电商渠道拓展。
当前乳制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供应链效率成为关键。三元股份在产品创新、品牌塑造、渠道优化等方面均面临挑战。新任管理层能否在稳定经营的基础上,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将决定这家老牌乳企能否重返行业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