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本科考研进985,为何就业时本科出身仍是绕不开的“拦路虎”?

   时间:2025-09-09 08:06 来源:天脉网作者:唐云泽

近年来,高校校招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其中985高校的校招现场尤为火热。大厂、央企国企纷纷入驻,不仅吸引本校学生,还吸引大量外校生参与。然而,一个现实问题逐渐浮现: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求职者的本科院校设置了严格门槛,即便考生通过考研进入985或双一流高校,仍可能因本科背景被归为“双非”类别,在求职中处于劣势。

这种“本科出身论”引发广泛讨论。许多双非院校的学生和家长认为,通过考研进入名校即可实现“学历跃迁”,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一位双非院校毕业生分享经历称,进入985高校读研后,发现导师资源分配存在明显差异:本校保研生往往能进入更优质的课题组,获得更多项目支持和经费;而双非背景的研究生则常被分配至边缘课题组,项目认可度低,甚至面临补助拖欠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这类学生在学术发展上普遍受限,师兄师姐的就业去向也难以达到预期。

究其原因,985高校内部存在隐形的资源倾斜机制。顶尖导师更倾向于指导本校保研生,因其本科阶段已积累大量科研经验;而双非考生因备考阶段侧重应试,科研训练相对薄弱,导致导师投入意愿降低。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学术资源上,更直接影响就业竞争力。某央企HR透露,在筛选简历时,即便应聘者拥有985硕士学历,若本科为双非院校,仍可能被直接淘汰,“尤其是技术类岗位,本科阶段的科研基础太重要了”。

尽管政策层面明令禁止“第一学历歧视”,但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往往通过隐性方式筛选。例如,面试环节会询问本科院校信息,或以“综合背景不符”为由婉拒双非考生。一位互联网大厂HR坦言:“我们不会明写要求,但实际筛选时,本科985的简历通过率确实更高。”这种现状让许多双非考生陷入困境:即便通过考研进入名校,仍难以突破本科背景的壁垒。

不过,这种“学历门槛”也存在例外。若双非考生选择降维求职,如参与双非院校的校招,其985硕士学历反而成为优势。但此类单位的整体质量通常低于985、211高校的校招资源,形成一种“高学历低平台”的矛盾。一位参与双非校招的985硕士生表示:“虽然求职过程顺利,但offer质量与预期相差甚远,感觉浪费了硕士学历。”

社会对此现象看法不一。有网友感慨:“孩子考研时的努力感动了全家,但毕业后才发现,感动不了大公司的HR。”也有网友指出:“部分高考生为保专业选择普通一本,却在考研后拼命强调自己的985硕士身份,这种矛盾心态恰恰反映了学历焦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