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发布近年最差中报,赵燕回归能否引领反弹?
华熙生物(688363.SH)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作为华熙生物的掌舵人,赵燕在回归业务一线半年后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显然不尽如人意。
根据中报数据,华熙生物上半年实现营收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净利润更是降至1.74亿元,同比大降45%。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同比下降了45%。这是华熙生物近四年来最差的一份年中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华熙生物发布财报前不久,其竞争对手巨子生物(2367.HK)也公布了上半年业绩,表现却相当亮眼。巨子生物上半年实现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更是高达11.82亿元,同比增长20.6%。这一对比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华熙生物未来走向的担忧。
然而,尽管财报数据不佳,但华熙生物的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在半年报发布后的四个交易日里,公司股价合计上涨了1.24%。相比之下,巨子生物的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里却下跌了1.82%。这一市场表现引发了投资者对两家公司未来走势的不同看法。
作为华熙生物的创始人,赵燕在回归一线后着力推动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公司表示,目前这些调整尚处于初期阶段,具体举措包括重构品牌传播沟通模式、聚焦高壁垒科技资产转化、革新组织与人才体系等。从财报来看,这些措施似乎正在逐渐收获成效。例如,公司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下降了12.46个百分点,上半年整体下降了6.19个百分点。
然而,市场上仍有不少质疑声音认为,华熙生物的改革雷声大、实绩小。有财经自媒体指出,华熙生物公众号发文实则是品牌公关部精心设计的“数据滤镜”,企图用单季局部改善掩盖半年整体颓势。虽然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有反弹的迹象,但相比历史数据仍有较大差距。
华熙生物业绩承压的背后,是其三大业务板块收入齐下滑。上半年,公司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业务、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6.26亿元、6.73亿元和9.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58%、9.44%和33.97%。公司表示,上半年业绩下滑主要是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所致。
与华熙生物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巨子生物上半年业绩持续高增长。其营收、净利润、毛利等多项数据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22.5%、20.6%和21.5%。尽管华熙生物在第二季度展现出一些积极迹象,但要想在短时间内扭转颓势仍面临不小挑战。
在财报发布前,华熙生物还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从年初的内部整顿到与多家券商及巨子生物的公开论战,再到遭前员工实名举报后的反击,这些事件无疑都对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然而,在赵燕的带领下,华熙生物依然坚持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试图通过新技术和新产品来打破困境。
未来,华熙生物能否依靠研发驱动实现反弹?在巨子生物等竞争对手的夹击下,公司又能靠什么王牌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不可替代的行业地位?这些问题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