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其“战略深化”的核心思路,特别是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布局下,实现了三大关键指标的均衡增长。这一战略定位不仅反映了公司对市场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其全面发展的雄心。
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在接受专访时指出,金融和医疗养老是中国未来最具潜力和增长动力的两大行业。随着中国家庭财富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这两个领域的需求将持续扩大,同时市场也面临诸多挑战,为平安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平安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其“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优势已经显现。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的个人客户数已接近2.47亿,同比增长4.6%。每个客户平均持有2.94个合同,同比增长0.3%,客均营运利润达到247.32元,同比增长0.6%。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平安在综合金融服务方面的强大实力。
郭晓涛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行业的增长潜力。他提到,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扩大,预计到2030年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将极大地推动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同时,随着人均医疗支出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将急剧上升。公开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而银发经济规模在2035年有望突破30万亿元。
在综合金融方面,平安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赋能,打造了一个集“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于一体的金融超市服务体系。这一体系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也进一步巩固了平安在综合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医疗养老领域,平安致力于成为支付方的代表,整合供应方资源,提供性价比最佳的医疗养老服务。通过打造专业的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团队,平安让客户能够“省心、省时、又省钱”。截至2025年6月底,平安的医疗养老付费企业客户已超过8万家,近21万客户获得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格。
平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细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郭晓涛表示,平安聚焦“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两大行业,通过算力集约、海量数据、算法前沿和深耕场景等策略,打造了独特的竞争壁垒。目前,平安已拥有自研垂域大模型67个,上半年新增14个,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次,多元场景应用数超过650个。
在服务创新方面,平安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科技赋能和资源整合,平安不断推动传统金融服务向“大众普惠服务”转变。其中,升级急难救援服务是平安上半年的一大亮点。平安通过快速响应和高效救援,成功挽救了多个客户的生命。例如,一位在印尼突发急性脑炎的客户,在平安的协助下,48小时内完成了跨国转运并成功接受救治。
郭晓涛强调,服务创新将成为金融业重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平安将继续依托科技赋能,深化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