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如何借助智能化力量实现利润增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百度智能云,作为AI云领域的先行者,凭借其十年的深耕与技术创新,正引领着一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革命。
从光伏、钢铁到汽车、零售,各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传统的价格战已难以突破成本优化的瓶颈,企业急需寻找新的价值创造路径。AI技术的兴起,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在能源领域,AI大模型能够实时监测员工操作规范与设备状态,大幅减少人工巡检成本;在营销领域,AI数字员工以其高度拟人化的交互能力,精准满足用户需求,显著提升自助解决率。
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Agent经济时代悄然来临。AI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能够独立工作、直接为企业创造营收的“数字员工”。在这一背景下,云服务从原本的边缘角色转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必备之选。百度智能云,作为全球AI云的首倡者,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和连续六年中国AI云市场第一的成绩,成为了众多企业的首选合作伙伴。
以钢铁行业为例,传统的人工质检和冶炼配方调整依赖于老师傅的经验,不仅效率低下,且质量波动较大。百度智能云与中国钢研合作,打造了冶金行业首个流程感知大模型,应用于金相分析和表面缺陷检测等环节。AI大模型的引入,使得金相分析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7.30%,表面缺陷检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均超过94%,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百度智能云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合作,百度构建了机器人的具身“大脑”,使机器人能够“听懂”人类指令,自主决策并执行复杂任务。在机器人训练方面,百度智能云的具身智能AI Infra技术平台将集群有效训练时长提升至98.8%,配套的大模型训推加速套件大幅提升训练和推理效率,实现了降本增效。
除了工业领域,AI技术还在消费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餐饮行业,百度智能云的“一见”大模型帮助某连锁餐饮企业实现了对全国1000多家门店服务质量的量化管理,操作合规率提升10%,客户满意度超过95%。在游戏领域,百度与心影随形公司合作打造的“逗逗游戏伙伴”等陪伴式产品,突破了传统电子游戏互动方式的局限,提供了全新的游戏体验。
然而,AI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并非易事。高昂的成本和算力资源的消耗成为阻碍其落地的主要因素。据IDC发布的《大模型应用落地白皮书》显示,92%的企业认为缺少算力资源是大模型工程化落地阶段的最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百度智能云的“云智一体”全栈布局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端到端的优化,百度智能云在硬件、算力、模型、应用各层架构之间实现了层层领先,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适配性和应用效率。
在成本方面,百度自研的昆仑芯实现了国产替代,大幅降低了显卡成本并提升了模型效率。今年,百度智能云成功点亮了国内首个自研万卡集群和3万卡集群,可同时承载多个千亿参数大模型的全量训练,支持数百家客户进行百亿参数的大模型精调。在智能基础设施成本优势之外,百度智能云还通过“百舸5.0”技术升级实现了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大幅提高了计算效率。
百度智能云的优异表现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在7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5大模型云价值影响力矩阵》中,百度智能云获评“全量领导者”,在性能、成本和应用价值三个维度上均领先。IDC发布的《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4》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以24.6%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连续六年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在细分榜单中,百度智能云同样表现出色,成为AI数字人市场第一、视觉大模型IDC评估总分第一、大模型平台连续两年第一。
随着AI经济的到来,百度智能云已成为百度新的增长曲线。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受智能云业务增长带动,百度AI新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同比增长34%,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这一成绩再次验证了“帮助客户创造价值→自身业务增长”的商业逻辑。
作为最早投身AI的中国公司之一,百度凭借其在高端芯片昆仑芯、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文心预训练大模型等各个层面的关键自研技术,构建了完整的AI全栈能力。这种端到端的优化能力不仅驱动了百度智能云的高速增长,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