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领域迎来新规变革,原创解说成创作者新出路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的繁荣使得许多创作者仅凭剪辑技巧就能轻松获得流量红利。然而,随着平台政策的不断调整,搬运和二创内容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从今年开始,不少创作者发现自己的账号被悄然限流,作品审核周期延长,收益也持续下滑。这一变化在TikTok和YouTube等平台上尤为明显。TikTok的新收益计划将内容评级调整为原创性、播放时长、搜索价值和互动指标四个维度,并强调非原创内容将无法获得推荐。而YouTube则自2025年7月15日起,对重复搬运型内容进行系统性限流甚至封号,并新增人工复审机制,进一步加大了对搬运账号的打击力度。
以两个油管创作团队为例,可以清晰看到搬运账号与原创账号的不同命运。一个依赖热门电影桥段和模板的混剪账号,在前期虽然获得了稳定的播放量,但进入2025年后,视频播放量开始下滑,最终被系统标注重复内容,彻底停更。而另一个从一开始就选择原创解说模式的账号,虽然初期播放平平,但三个月后迎来了爆发期,单条播放突破80万,粉丝累计涨至12万,并打通了多种变现路径。
然而,做原创远比想象中艰难。以电影解说为例,创作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素材、重构解说脚本,并考虑节奏、转场、配音、画面等多方面因素。即便制作出一个满意的版本,也可能因为剪辑雷同、口播重复而被平台算法识别为重复内容。
面对这一困境,有团队尝试引入AI技术来改变传统的二创和搬运模式。AI不仅能够理解剧情、重写故事结构,还能生成全新的原创解说。通过AI重构叙事、差异化解说和多语种版本输出等关键环节,创作者能够打破创作瓶颈,制作出更符合平台推荐机制、更能激发用户分享欲的内容。
AI解说能够打乱原本顺序,从高潮处切入,用多种方式重组内容结构,吸引用户注意力。同时,通过分析剧情提炼关键线索,自动生成具备情绪色彩与独立视角的解说文案,提升原创度。AI还能将内容风格输出为多语言版本,适配不同市场,释放更多价值。
目前,这一AI原创解说系统已在多个爆款视频项目中得到验证,尤其适用于电影解说、短剧混剪等领域。创作者可以选择继续死磕剪辑搬运,也可以选择拥抱AI,成为掌握主动权的人。
在平台新规的推动下,短视频行业正经历一次洗牌。创作者的思维必须跟上平台的逻辑变化,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