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一大原因便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逐步侵蚀着原本属于他们的初级工作岗位。
提及科技创新与就业市场的变革,不得不提到张一鸣——这位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的创业者。张一鸣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后成为字节跳动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从酷讯网到饭否网,再到创立字节跳动并推出今日头条、抖音等一系列现象级产品,张一鸣的创业历程堪称传奇。
然而,在这位科技巨头的领航者身上,却曾出现过一个关于招聘的“悖论”。张一鸣指出,字节跳动在招聘产品经理时,要求候选人需拥有五年以上互联网产品经验,并具备日活千万量级以上的产品规划和迭代实施经验。这样的高标准,即便是当时的今日头条CEO陈林、抖音总裁张楠等公司内部的大牛,也无法满足。这一悖论揭示了企业在追求高端人才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人才的成长过程。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也开始借助AI工具来制作简历。这些个性化定制的简历看似精美,却往往难以逃脱企业HR部门的AI筛选系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采用AI大模型来查阅和筛选简历,而这些AI系统往往能够轻易识别出由AI生成的简历,并将其过滤掉。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这种困境尤为明显。随着科技公司和部门广泛采用人工智能编程助手,初级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需求大幅减少。无论是百度还是阿里,都在宣传其AI大模型能够比人类更快、更好地调试代码。这导致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他们原本可以申请的入门级编程和调试岗位,如今已被AI所取代。
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还可能对整个编程行业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如果企业都选择不再招聘初级“码农”,那么这些大学毕业生将无法获得实践机会和成长经历,进而可能导致技术“断代”。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教育改革,引入编程助手课程,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
然而,教育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成果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显现。在此期间,大学生们仍需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除了编程领域外,法律服务、金融信息、行政文书等多个行业也开始普及AI助手工具,越来越多的初级岗位正受到冲击或面临消失的风险。
尽管从历史角度看,技术进步往往伴随着旧有岗位的消失和新岗位的诞生,被视为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然而,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值得被关注和思考。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挑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技术的发展,更需要关注那些受到影响的个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这一话题,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