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近期在零售行业的动态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悉,该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关闭了高达227家门店,这一数字逼近了去年全年关闭的232家门店数量,令人震惊。
8月20日晚间,永辉超市发布的上半年财报进一步揭示了其严峻的经营状况。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99.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73%。更令人担忧的是,归母净利润出现了亏损,约为2.41亿元,而去年同期尚有盈利2.75亿元。扣非净利润的亏损更是达到了8.02亿元,业绩下滑幅度之大,出乎意料。
在随后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永辉超市财务总监吴凯之坦诚地表示,由于计划关闭的门店数量较多,公司整体营收预计将低于2024年水平。这一表态无疑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不安。
实际上,永辉超市的闭店潮并非突如其来。自2024年下半年起,公司便开始了战略与经营的深度转型,其中关闭长期亏损门店是重要举措之一。今年上半年关闭的227家门店中,不乏长期拖累公司整体业绩的亏损门店。合同到期、股权转让等因素也加速了部分门店的关闭进程。
面对困境,永辉超市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转型之路。自2024年5月起,公司开始学习胖东来的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对门店进行调改。截至2025年6月底,已完成调改的门店达到124家,到8月21日更是增加至162家。永辉超市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家门店的调改,到2026年完成全部门店的调改工作。
然而,在电商蓬勃发展的当下,永辉超市的线上业务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今年上半年,公司线上业务收入为54.9亿元,同比下跌了29.97%,占营收的比例仅为18.33%。尽管同比减亏了3475万元,但线上业务的下滑仍然给公司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
除了门店和线上业务的问题,永辉超市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24年9月,名创优品的子公司骏才国际以62.7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永辉超市29.4%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今年3月,永辉超市召开董事会会议,创始人张轩松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而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则担任非独立董事和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一新的股东和领导班子能否带领永辉超市走出困境,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永辉超市的大规模闭店既受到自身经营策略调整的影响,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电商冲击等外部因素的挑战。未来,永辉超市能否通过调改门店、发展线上业务等措施实现业绩反转,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