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行业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先行者的光芒被后来的巨星所掩盖。57岁的陶建辉,便是这样一位鲜为人知的创新先驱。
故事要从2007年讲起,那时的陶建辉还在摩托罗拉手机部门担任软件工程师。面对短信收费的现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何在不消耗过多流量和电量的情况下,实现消息的免费实时推送?圣诞节期间,他独自在家,仅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开发出了一个完整的Demo。这个Demo,正是他对未来通讯形态的一次大胆预演。
2008年,陶建辉毅然辞职,回到北京创立了和信。他的目标是颠覆短信、彩信的传统模式,甚至认为QQ、MSN都将被他的创新所颠覆。和信不仅实现了通讯录匹配,还提供了个性手机报、抓客等功能,这些功能在当时的智能手机萌芽时代显得尤为前卫。然而,由于市场环境和时机的限制,和信最终未能成为主流,2010年以卖给联发科告终。
尽管如此,陶建辉的创新理念并未因此熄灭。多年后,当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难掩遗憾:“我极具创新的idea,结果最后这领域赢家是张小龙,我没赚到钱。”他提到的张小龙,正是后来微信之父,而微信正是基于类似和信的理念,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应用之一。
时间来到2016年,AlphaGo的崛起让AI再次成为科技界的热点。陶建辉看到了自动驾驶等行业产生的海量数据对时序数据库的需求,于是创立了涛思数据,并推出了TDengine。八年间,TDengine深耕时序数据库领域,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
然而,陶建辉并未满足于此。2022年ChatGPT的火爆让他意识到,AI的应用空间远比想象中要大。他开始思考,如何将AI与TDengine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数据分析服务。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无问智推”的理念,即让数据主动开口,将业务分析的核心洞察直接推送给用户。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陶建辉和他的团队对TDengine进行了全面升级,引入了数据目录、数据标准化、数据情景化等技术。这些技术使得TDengine能够自动感知应用场景,自动生成场景特有的指标、可视化面板、报表和实时数据分析。用户无需再费心提问,数据就能自己说话。
陶建辉深知,这次的机会不容错过。他开启了每天14个小时、一周七天的全力冲刺模式,带领团队朝着“无问智推”的目标迈进。他坦言:“我很想抢第一,特别紧张,一心想赶快推出来。我觉得这个机会正好是我可以抓得住的。”
如今,TDengine IDMP“无问智推”已经正式发布,并收获了众多用户的认可和好评。陶建辉希望通过这一创新,让中小企业也能拥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师”,让业务人员能够实时获取洞察,无需依赖IT工程师或数据分析师。
对于未来,陶建辉满怀期待。他相信,“无问智推”一定会流行起来,成为数据分析领域的新趋势。而他,也希望通过这一创新,能够在科技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位从未停歇的极客之心,正用代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