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传承:企业接班大坎如何跨越?

   时间:2025-08-18 11:47 来源:天脉网作者:冯璃月

随着中国第一代企业家逐渐步入退休期,企业经营管理权的转移机制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究竟是家族传承还是职业经理人接班?这一选择对从白手起家到创立庞大商业帝国的民营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华为高级管理顾问田涛撰写的一篇长文,深入探讨了这一话题,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

田涛指出,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百年大企业,其中绝大多数由职业经理人掌舵。他追溯了职业经理人的起源,认为这一职业源自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会通过招募专业资产管理人士来打理善款和不动产,逐渐形成了职业经理人这一群体。

随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推进,大企业和超大规模企业的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成为职业经理人批量产生的核心制度要素。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制度是第一位的,这为职业经理人的规模化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田涛强调,职业经理人不仅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如冒险精神、判断力和进取心,还需要有契约精神,对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负责。同时,企业需建立正反合的激励与防御机制,包括“银手铐”(薪酬与福利待遇)、“金手铐”(期权制)以及构建使命共同体,以制衡职业经理人的权力。

在企业权力转移机制上,田涛分析了血缘共同体与非血缘共同体的利弊。血缘共同体依赖血统构建忠诚度和组织凝聚力,但往往难以跨越到第三代;非血缘共同体则通过高度契约化的开放性传承机制,更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

他以IBM、福特公司和王安公司为例,阐述了不同传承模式的成功与失败。IBM在家族传承两代后,全面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福特公司在“蓝血十杰”的带领下实现复兴,但也因过度依赖数字和流程管理而陷入困境;王安公司则因坚持家族传承,最终走向衰败。

田涛指出,无论是家族传承还是职业经理人接班,都有其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家族企业面临子代对财富饥饿感缺失、接班人资源封闭性和豪门内斗等挑战;而职业经理人模式则要求企业具备完善的激励与制衡机制。

华为作为科技企业的代表,其接班人问题备受关注。任正非多次强调,华为的接班人是通过实际工作和竞争打出来的,不会选择血缘传承。华为通过集体接班制度、干部之字形成长路线和末位淘汰制度,确保了企业治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田涛认为,企业家应借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史,通过多样化、高频次的交流与实践,发现和培养干部。他强调,包容不完美是干部池不断规模化和多样化的前提,企业家应多点包容心,将那些看似不行的人培养成可用之帅、可换之将。

最后,田涛总结了职业经理人的三种类型:子弟兵、空降兵和“青年军”。子弟兵通过长期内部培养成为企业核心力量;空降兵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而“青年军”则代表企业的未来。他强调,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灵活运用这三种类型,构建多元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