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关于产品命名的讨论。他在一条动态中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小米YU7标准版的强大配置,特别是其高达835公里的续航能力,这一数据甚至超越了同系列的Pro版或Max版。
雷军强调,尽管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入门版或“丐版”,小米YU7标准版实际上配备了700 Tops算力的Thor芯片、激光雷达等尖端技术,性能毫不逊色于更高端的竞品版本。为了消除这一误解,雷军甚至向网友提议,是否应考虑将标准版更名为Pro或Max版。
这一提议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雷军发起了一项网络投票,截至统计时已有1.4万人参与。结果显示,大多数网友(约1万人)倾向于保持现状,认为“低调一些,继续叫标准版”更为合适;而少数人则支持更名为Pro或Max版,以更好地反映其卓越性能。
小米YU7作为小米汽车旗下的第二款量产车型,提供了标准版、Pro版和Max版三款配置,定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和32.99万元。其中,标准版凭借835km的超长续航、96.3 kWh的磷酸铁锂大电池以及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等技术亮点,备受关注。
自6月26日发布以来,小米YU7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反响。仅在发布后的3分钟内,就收到了20万辆的大定订单;18小时后,锁单量更是达到了24.8万辆,这一成绩超越了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7月6日,小米YU7正式向首批车主交付,雷军亲自出席交付仪式,与车主握手合影,并为其开车门,场面温馨。
然而,小米YU7的热销也引起了同行的关注。据雷军透露,部分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开始采用“拦截话术”等竞争手段,试图拦截小米YU7的订单。对于这些行为,雷军表示理解但并不认同。他认为,友商的部分话术内容不准确,甚至带有诋毁成分,这并非健康的竞争方式。雷军呼吁,产品各有千秋,友商应自信地展示自身优势,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产能的不断提升,小米汽车的交付量也在稳步攀升。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过3万台。国信证券预测,随着小米汽车北京工厂二期的即将投产和新产能的规划,2025年小米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0万至50万辆,2026年则有望突破80万辆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