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巨头OpenAI终于揭开了其新一代旗舰模型GPT-5的神秘面纱,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在盛大的发布会上,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以生动的比喻形容了GPT-5的巨大飞跃。他表示,GPT-3如同偶尔闪现灵光的高中生,而GPT-4则如同兼具智能与实用性的大学生。相比之下,GPT-5则仿佛是与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专家进行对话,其智能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奥特曼甚至自嘲,在GPT-5面前,自己仿佛变得一无是处,这一言论无疑吊足了全球用户的胃口。
GPT-5的诞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据透露,其研发过程历经一年之久,期间核心团队还遭遇了高薪挖角,算力开销更是庞大惊人。然而,OpenAI最终还是将这一“统一系统”成功推向了市场。
GPT-5的最大变化在于,它从一个单纯的“聊天机器人”进化成了一个能够真正承担工作任务的“全能助理”。多模态能力的提升使得GPT-5能够同时处理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实现“听说读写看”一体化。更重要的是,GPT-5学会了“动手”,能够直接连接用户的其他软件,执行如操作Office、编写代码等复杂任务。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OpenAI还为GPT-5预设了不同的“人格”,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切换其模式,如毒舌、严谨或善解人意等。GPT-5还引入了类似“Think模式”的功能,用户只需在提问时加上“认真思考”,系统便会自动切换到更擅长深度分析的模式,以更强的“脑力”解决用户问题。
在发布会上,OpenAI展示了GPT-5在多个维度上的卓越表现,包括事实性幻觉的大幅减少、数学竞赛的满分成绩、现实世界编程能力的新高以及多模态能力的新突破等。密密麻麻的图表和数据充分证明了GPT-5的强大实力。
然而,尽管GPT-5的表现令人瞩目,但并非所有人都对其持乐观态度。资本市场在发布当天对概念股的反应普遍平淡,显示出投资者对GPT-5的期望并未得到完全满足。一些网友也反映,虽然GPT-5的“智商”有所提升,但“情商”却有所下降,文字表达变得生硬机械,缺乏以前的灵动和自然。
尽管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GPT-5在人工智能领域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强大的编程能力和在复杂工程领域的卓越表现,使得它成为当前最能打的大模型之一。然而,随着AI竞赛的日益激烈,OpenAI能否凭借GPT-5保持领先地位,仍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