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零售业迎来一波会员制门店的关店风潮,其中备受瞩目的盒马X会员店也未能幸免。据悉,盒马上海森兰商都店将于8月31日正式停止营业,这也标志着盒马旗下最后一家X会员店的落幕,全国范围内的10家盒马X会员店将全部关闭。
在此之前,麦德龙会员店也宣布了付费会员店与普通门店的融合策略,并自2024年起相继关闭了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的四家会员店。尽管麦德龙会员店模式已经尝试三年多,但显然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家乐福会员店的情况更为严峻,早已关门大吉,家乐福整体门店数量也大幅缩水,从曾经的300余家减少至如今的4家。
苏宁易购在收购家乐福后,尽管进行了诸多创新和变革尝试,但效果甚微。今年6月,苏宁易购不得不以4元的象征性价格出售家乐福中国四家子公司的股权,这一举措无疑反映了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同样,1号店在被京东收购后,也开始逐步收缩实体门店业务,并于2020年7月正式更名为1号会员店,专注于会员制电商的发展。然而,这一转型并未能阻止会员店行业整体的颓势。
会员店模式曾被视为零售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吸引了众多本土品牌的涌入。以盒马为例,自2020年10月首家盒马X会员店在上海开业以来,该业态迅速扩张,短时间内便开设了多家门店。然而,与老牌会员店如山姆和Costco的谨慎扩张策略相比,本土品牌会员店的开店节奏显得过于激进。
然而,中国消费者长期习惯于“免费入场、薄利多销”的消费模式,对会员费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即使是山姆和Costco这样的国际品牌,其会员费收入也表现平平。数据显示,山姆2024年的基础会员费收入为13亿元,会员续费率在60%-92%之间;而Costco在中国市场的会员续费率仅为6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会员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和自有品牌的开发。山姆会员店通过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的直采网络,极大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从而提供了品质和价格双重优势。同时,山姆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在其商品品类中占比超过30%,为消费者提供了独特卖点和高性价比的选择。
相比之下,本土品牌如盒马、京东、永辉等在发展会员店时,普遍缺乏专业和完善的全球采购团队。无法从源头直接采购导致中间环节成本难以削减,进而影响了价格优势的形成。这些会员店的进口商品大多依赖原品牌主营店的供应链,商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和留住会员。
本土品牌会员店的关闭潮无疑为会员店行业的扩张敲响了警钟。未来,会员模式的本土化探索将更加注重供应链能力、消费者习惯和运营模式的优化。中国能否在未来诞生具有影响力的本土会员店品牌,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