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理论力学”讲义背后的治学与报国情怀

   时间:2025-07-07 09:06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在北京大学校史馆的珍藏中,一本特别的讲义引人瞩目,这是西南联大时期的“理论力学”课程资料,由时任教授、后来的北大校长周培源亲自编纂并讲授。

周培源教授在西南联大物理学系任教时,尽管因战乱频繁的空袭而被迫迁往郊区居住,但他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为了确保3学分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他坚持每周三次长途跋涉返校授课,这份敬业与执着,赢得了学生们的深深敬仰。

西南联大物理学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汇聚了一大批杰出的学者。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等老一辈物理学家为中国的物理学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周培源、吴大猷、赵忠尧、任之恭等中青年学者则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引领风骚。更令人瞩目的是,孟昭英、余瑞璜、范绪筠等年轻学者在抗战前后学成归国,为西南联大物理学系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学者中,不少人在担任教授时还未满30岁。

西南联大物理学系不仅师资力量雄厚,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黄昆等校友后来都成为国内外物理学界的佼佼者。据统计,该系师生中,有5人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9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西南联大物理学系在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学术研究方面,西南联大物理学系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该系师生(包括清华两个研究所)在西南联大时期共发表了108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不仅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西南联大物理学系的杰出校友,杨振宁在回忆校园生活时满怀深情地说:“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在那里接受了全面而深入的大学本科教育,并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受益。那段时光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学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