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星期宠,消费者如何维权?宠物交易乱象亟待规范

   时间:2025-05-17 16:55 来源:天脉网作者:冯璃月

宠物经济的热潮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消费陷阱。近年来,随着撸猫撸狗成为都市生活的潮流,宠物市场持续升温,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宠物后,发现它们竟然患有重病,甚至有的宠物到家不到一周便不幸离世。

这些在购买时看似健康,实则患有严重疾病的幼猫幼狗,在业内被形象地称为“星期宠”。它们的出现,不仅让消费者蒙受了经济损失,更让宠物市场的监管问题浮出水面。

湖南岳阳的陈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烦心事。今年5月,她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花费3900元购买了一只宠物狗。然而,这只狗到家后便开始出现抽搐、拉肚子等症状。送医检测后,陈女士得知狗狗感染了冠状病毒和细小病毒。尽管商家在直播时承诺15天内若宠物出现犬瘟、细小、冠状等疾病将包赔,但在陈女士要求退款或更换宠物时,商家却拒绝承认问题,并指责是陈女士的喂养方式不当。

同样,安徽阜阳的刘先生也遭遇了类似经历。他在社交平台直播间购买的一只宠物狗,到家不到一星期便患病死亡。刘先生为救治狗狗花费了540元,但商家对此敷衍了事,既不补发新狗,也不退款。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指出,宠物消费领域的投诉居高不下,关键在于宠物作为非标准化产品,交易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法商家利用这一点,通过销售患病宠物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公开披露了一起宠物交易案件。涉事的多家宠物店因售卖“星期宠”等违法行为,12人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些宠物店通过低价收购病宠,伪造健康证明,再高价出售并捆绑销售高价服务,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据案件主审法官介绍,这些宠物店销售的宠物数量和纠纷率几乎达到了1:1的程度,显示出其销售行为并非偶发。宠物大多从东北地区运至上海,店员会挑选价格低廉、无论品相和健康的宠物进行销售。

针对宠物市场的乱象,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正在制定宠物交易的行业标准,特别是针对线上交易和宠物运输等环节的规范。同时,行业协会也注意到宠物疫苗造假问题严重,建议交易时不仅要检查宠物是否接种疫苗,还要检查其抗体检测结果。

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欧阳铭怡建议,应完善针对活体宠物交易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和行业内各主体的责任。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包括源头管控、销售过程中的监管以及售后追踪溯源。同时,建立宠物销售行业的“黑名单”制度,对于投诉量大、多次检查不合格的商家进行严厉惩处,防止其通过更换注册信息、迁移店铺地址等方式继续欺骗消费者。

宠物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希望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宠物市场能够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