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烽烟再起,阿里入局能否改写三巨头格局?

   时间:2025-05-10 22:48 来源:天脉网作者:柳晴雪

即时零售战火升级:阿里入局,三巨头“血拼”新时代

近期,即时零售市场风云突变,阿里巴巴的强势加入,让本已竞争激烈的赛道瞬间升级为一场“三巨头”之间的白刃战。5月5日,饿了么在未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便匆忙发布了战报,数据显示,淘宝闪购业务上线仅6天,单日订单量已突破1000万单,同时有39座城市的饿了么外卖订单量刷新了历史单日峰值。

此番战斗,巨头们并非仅仅着眼于外卖这一低利润率的业务。美团外卖业务的净利润率也仅为2.8%,饿了么更是尚未实现盈利。然而,他们希望通过外卖这一高频刚需的业务,撬动整体的即时零售市场,这一领域被视为未来几年电商市场的新增长极。

阿里巴巴的入局,是一场看似进攻实则防守的战役。面对电商市场的新格局,电商巨头们都不能掉以轻心。4月30日,饿了么启动了“饿补超百亿”大促,同日,阿里旗下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阿里旗下月活4亿的淘宝APP上获得了“闪购”一级流量入口。

淘宝闪购的上线,不仅涵盖了饿了么原有的外卖、超市便利、买药等业务,还新增了服饰百货和手机数码的显眼入口。其中,手机数码入口吸引了苹果、华为、三星等电子产品商家的入驻,实现了小时达的配送服务。这一布局,体现了阿里意图依托电商流量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场景。

在阿里加入之前,即时零售市场已是烽火连天。美团与京东的争斗尤为激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吸引骑手加入,同时针对商家端限时“0佣金”,给骑手缴纳社保,给消费者发券,一系列操作让京东外卖日单量突破1000万单。京东的入局,被视为对美团的“围魏救赵”,旨在反击美团对其3C市场的侵蚀。

近年来,京东在电商领域的地位有所下滑,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让京东从电商老二的地位跌至第三。更令京东焦虑的是,美团正在侵入其核心的3C市场,直接威胁到京东的基本盘。美团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其中3C家电订单量接近京东全站四成,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已超过京东全站。

面对京东的猛烈攻势,美团并未坐以待毙。美团经历了多次互联网大战,从千团大战到外卖大战,再到共享单车大战和社区团购大战,每一场都见证了美团的顽强生命力。美团凭借成熟的用户习惯、庞大的商家和用户数量,以及日均约7000万外卖订单的配送网络,成为了用户高频打开的APP之一。

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与京东有所不同。京东主要依赖于与商家的合作,而美团则在连接商家的同时,大力布局闪电仓。截至目前,美团在全国各地已布局超3万个闪电仓,这些闪电仓的SKU高达6000多个,进一步提升了美团在供给端的能力。通过利润较高的即时零售与团购等业务,美团提升了整体利润率,形成了稳固的核心本地生活商业模式。

随着即时零售市场的不断扩大,传统电商的增长已显疲态。即时零售作为更快的电商履约形式,成为电商巨头们探索未来方向的重要领域。招商证券的分析师认为,未来即时零售品类将进一步延伸,高客单价商品渗透率将提升,物流配送时效和服务体验将持续改善,行业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当前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用户日均打开频次提升1.8次。预计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这一市场不仅吸引了电商巨头们的争夺,也引起了连锁品牌们的关注。迪卡侬、名创优品、海澜之家等品牌纷纷与平台合作,致力于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这场即时零售大战中,各家的胜负尚需进一步观察。未来的竞争点将主要集中在商家资源、骑手储备、点位建设能力等方面。对于各家的格局,市场分析师认为,美团凭借高频场景与分布式网络,最有可能成为“默认操作系统”;京东需要证明其供应链迁移能力;而阿里则面临生态整合的生死考验,需要用一场胜仗重获资本信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