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点螺工艺:六千螺粉绘就千年流光溢彩之美

   时间:2025-05-04 10:20 来源:天脉网作者:任飞扬

近日,一部聚焦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纪录片《寻色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扬州螺钿的点螺工艺以其独特魅力惊艳亮相,让观众大开眼界。

扬州漆器点螺工艺,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璀璨明珠。它以螺钿为墨,漆器为卷,在有限的空间内绘制出一幅幅流光溢彩的艺术画卷。这项技艺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因其制作工序繁琐、成品精美绝伦,而被誉为螺钿工艺的巅峰之作,并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寻色中国》介绍,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贝片、螺片作为装饰品。如今,可用的螺贝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夜光蝾螺壳、美国红鲍壳、新西兰虹鲍等珍稀材料。然而,即便是这些珍贵的“洋贝壳”,也需要传统的制作技艺来驾驭。工匠们使用筒状筛子筛选出均匀的螺粉,这一过程在古代被称为“雪下”。螺钿的色彩多变且富有交互性,是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每一次欣赏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历史上,扬州的工匠们为富商巨贾制作了大量螺钿家具,他们运用黑色大漆来约束螺钿的流光溢彩,使得家具既华丽又不失文雅。明清时期,扬州成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螺钿镶嵌工艺更是独树一帜,甚至出现了以漆器命名的街巷“罗甸(螺钿)巷”。

扬州螺钿漆器在明代已经声名远扬,主要分为平磨和点螺两大品类。点螺漆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材料而著称,工匠们选用夜光螺、珍珠贝等高档材料,精心制作成薄如蝉翼、细若秋毫的螺片,然后运用特制工具将其点填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经过精细的髹漆工艺,点螺漆器呈现出图案精致、色彩绚丽、光华夺目的艺术效果。这一技艺在清晚期后一度失传,但经过扬州漆器厂三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978年得以恢复。

纪录片中展示的运河明珠点螺屏风、五代嵌螺钿经箱复原品等作品,让网友们惊叹不已。螺钿的色彩秘密隐藏在鲍壳的结构中,经过精心打磨后,只保留0.05毫米厚的珍珠层,使得光线能够折射出流光溢彩的效果。6000粒螺粉拼接而成的“水光潋滟”景象,不仅是掌中的奇景,更是光在螺钿上穿越千年的舞蹈。

这部由腾讯视频出品、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团队打造的《寻色中国》,是他们在美食纪录片之后的又一次全新尝试。摄制组历时一年,跨越中国多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运用先进的影像技术记录下众多传统色彩技艺。影片以色彩为切入点,通过珍贵影像串联起传统文化、技艺与审美的深层对话,带领观众踏上一场跨越千年的色彩探索之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