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书法领域的革新大家
提及齐白石,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画作。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齐白石在书法领域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书法界,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齐白石在书法上独树一帜,法度自成,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
图为齐白石肖像。
齐白石书法风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他早年学习馆阁体,后受胡沁园、陈少蕃影响,追随何绍基的书法风格,也曾涉猎钟鼎篆隶。40岁后,他在北京遇到李筠庵,书法风格再次发生转变,开始学习《爨龙颜碑》《爨宝子碑》等碑版。在题画和诗词抄录上,他模仿清人金农,行草则取法李邕,研习《麓山寺碑》《云麾将军碑》等。同时,他还深入研习篆书,取法秦诏版、《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等。
这是齐白石的作品《官礼本纪篆书六言联》。
齐白石在书法上展现出极高的临摹能力和创新精神。他并未完全遵循传统书学方式,而是广泛涉猎,取法多元,不断求新求变。他的隶书取法《郙阁颂》《西狭颂》,并融入《祀三公山碑》的篆法,后一度喜欢临摹《曹子建碑》。齐白石的书法风格个性鲜明,对主流书体持排斥态度,他主张学习古人书法篆刻不能全盘接受,要有自己的风格。
这是《官礼本纪篆书六言联》的副本。
齐白石行草书熔何绍基、李邕于一炉,将个性全面张扬,书风雄肆,笔锋外露,兼具北碑和隶书笔意。他的篆书则采用篆、隶杂糅,融合多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碑派风格。齐白石天资聪颖,他利用自身的天赋将前人难以驾驭的诸碑融会贯通,消化并演绎成为自己独有的风格。
图为齐白石的书法作品。
齐白石很早就认识到书法中“雅”的重要性。1922年,他曾在自作对联中跋道:“余行年六十,学书不成,以为书不必工,但能雅足矣。”这也是齐白石书法能逐渐为士人群体接受的重要原因。他高度践行了蔡邕提出的“修短相副,异体同势”的艺术理念,打造出具有自家面目之“齐派”书风。这种风格在二十世纪碑派书坛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大家。
这是齐白石的一幅行书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