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市场风云突变,互联网大厂争相布局微短剧赛道
近年来,国内视频市场迎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变革。曾经稳坐票房宝座的电影行业,如今却面临着来自微短剧的强劲挑战。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425.02亿元,然而这一数字却被同年微短剧市场的504.4亿元规模所超越,形势逆转之快令人咋舌。
微短剧的崛起,最初并未引起长视频平台的足够重视。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内部开始萌芽短剧内容时,“优爱腾”等长视频巨头普遍认为,低质、套路化的短剧与精品长剧受众分层明显,构不成直接竞争关系。然而,随着免费短剧APP红果的异军突起,这一局面迅速被打破。
红果APP以其惊人的增长速度,迅速成为视频行业的新星。据官方透露,红果在2024年6月单月分账金额已突破1亿元,9月更是超过2亿元,11月更是跃升至3亿多元。其月活用户规模也在同年12月飙升至1.58亿,直逼长视频平台优酷。
面对短剧的迅猛势头,长视频平台终于开始正视这一新兴赛道。爱奇艺与腾讯视频早在去年就已展开战略层面的追赶动作,而优酷则稍显滞后,直至今年3月才由阿里大文娱CEO樊路远在内部会议上宣布成立微短剧中心。阿里集团高层也出席了随后的短剧业务汇报会,显示出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同样“后知后觉”的还有百度。作为搜索工具加资讯平台的双重定位者,百度APP坐拥庞大流量,却一直在寻找变现之道。经过近一年的布局试水,百度终于在去年底申请注册了“百度短剧”商标,并携手多个内容合作方发布了“百剧计划”,野心勃勃地进军短剧市场。
微短剧市场的下半场,随着越来越多大厂的加入,竞争愈发激烈。早在古早的UGC年代,网络视频平台就曾野蛮生长出过短剧的雏形。2013年,优酷上由万和天宜团队制作的《万万没想到》系列搞笑剧,堪称短剧鼻祖。然而,长视频平台最终摸索出的会员订阅盈利模式,更青睐于正剧,短剧则因广告植入路线受限而靠边让位。
直到2019年左右,短剧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实现“文艺复兴”,找到了一条完美的变现之路。套路化剧本、高效投流渠道以及小程序按集付费的商业化模式,很快在下沉市场起势,并逐步包围了一二线城市受众。然而,付费短剧的好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免费模式便匆匆杀到,并迅速占据半壁江山。
据DataEye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预计,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超过680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尽管增速依然可观,但业内竞争的加剧,使得行业更快进入下半场。优酷、百度等略显慢热的平台,如今也在亡羊补牢,试图在短剧行业的阶段转换中占据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付费短剧的快速溃败,并不意味着免费模式的高枕无忧。长视频平台的看家本领——会员订阅制,又在短剧赛道悄然兴起。抖音推出了“短剧卡”,快手则面向上游内容制作方推出了“付费短剧会员”,用户开通会员后可在对应期限内免费观看数千部短剧。商业模式的借鉴与融合,使得行业格局再次面临颠覆的可能。
在国内市场红海一片的情况下,短剧出海成为另一个选择。据报告显示,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期间,已有100余款海外短剧应用上线,累计下载量达1.48亿次,总内购收入达到2.52亿美元。制作方可以灵活选择买方市场,而内容或分发平台则必须在主要阵地上短兵相接,展开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