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国即时零售领域迎来了一场历史性的对决,美团与京东两大巨头在短短数小时内接连出牌,将这场竞争推向高潮。
上午10点01分,美团通过公众号正式推出美团闪购,标志着其即时零售业务进入整合化、品牌化的新阶段。美团不仅向消费者承诺“打造下一代购物体验”,还向商家保证“坚持行业最短的3天账期,支持随时提现”,以此吸引商家入驻。紧接着,中午12点31分,京东发布文章《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宣布京东品质外卖日订单量即将突破500万单,并透露将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京东表示,由于秒送业务快速发展,本季度将再招收不少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
这场竞争并非突如其来。早在4月10日,京东外卖就已上线百亿补贴;4月12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媒体上直接点名京东,指出其在外卖领域的尝试“收效甚微”。双方你来我往的“互动”,让商家和消费者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百团大战”。
然而,与十年前不同的是,如今“外卖”已成为即时零售的桥头堡。京东集团CEO许冉多次强调,京东做外卖旨在解决行业痛点,而非单纯竞争。但美团显然不这么认为,双方的竞争态势已十分明显。
事实上,外卖市场并非易攻之地。商家、骑手、用户、平台之间的复杂关系带来了指数级增长的挑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仅7.2%,增速正在放缓。美团外卖在挖掘细分市场方面不遗余力,但京东却选择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消费痛点——参差不齐的外卖品质。京东通过商家资质、堂食环境、消费者评分三重标准,严格筛选入驻商家,使得其外卖品质得到了保障。
京东外卖的迅速崛起让美团感受到了压力。美团不仅在日订单量上保持着绝对优势,还针对京东外卖树立的品质与骑手权益保障两大优势,给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美团宣布未来三年将向餐饮行业投入1000亿元,用于推动明厨亮灶覆盖、加强行业基础建设等。同时,美团还表示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在全国范围内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在即时零售领域,双方的业务几乎一一对应。京东的“京东秒送”与美团的“美团闪购”、京东的“七鲜”与美团的“小象超市”等,都在这一战场上展开激烈角逐。从成立时间上看,京东的即时零售业务早已启动,只是分散在不同入口。直到2024年,京东即时零售业务才全面升级为“京东秒送”,并开启了狂奔之路。
人才争夺战也是这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前美团副总裁郭庆已加入京东,成为京东秒送业务负责人。而京东秒送业务的其他高管也多有美团背景。可见,京东在布局外卖业务时早已有备而来。
如今,双方的布局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美团作为行业领跑者,拥有3万家闪电仓,并计划到2027年增至10万家。而京东秒送也已覆盖全国超2000余县区市,合作门店超50万家。双方的竞争不仅推动了即时零售市场的发展,也加速了行业整合和升级。
即时零售市场的巨大价值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据预测,2026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阿里系、字节系、传统商超等纷纷加大布局力度,争夺这块蛋糕。在这场混战中,京东与美团的竞争尤为激烈,但消费者却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仅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