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开机率下滑,长视频平台内容生态面临调整
今年年初,长剧市场的开机情况呈现出低迷态势。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三月中旬,今年已有25部长剧开机,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1部,显示出市场的一定萎缩。
在长剧领域,特别是那些集大IP与大流量于一身的头部项目,今年的开机情况尤为惨淡。以古装剧为例,这类历来备受瞩目的题材,今年的开机数量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这一趋势反映出长视频平台在内容生态和运营逻辑上的深刻调整。
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长视频平台不断寻求优化内容和控制成本的新路径。平台对长剧的产量进行了明显的控制,长剧减产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与此同时,头部项目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评估和筛选,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去年年底,某平台率先发起了“砍集数”的变革,这一举措直接影响到了不少项目的筹备和制作进程。制片人指出,这是造成今年年初长剧开机数减少的原因之一。有的片方接受缩减集数的要求,但需要修改剧本、重新过会和签订合同,这无疑延长了原本的制作周期。而那些不愿接受这一要求的片方,则面临项目搁置或另寻平台的困境。
长视频平台的日子并不好过,对长剧“动刀”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近年来,平台主要依靠“省钱”来维持稳定,但这并不足以解决根本的盈利困境。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平台的财报显示,尽管仍保持着盈利状态,但营收和利润降幅较大,会员规模也面临挑战。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平台在进一步控制投资成本和优化内容产出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除了芒果TV以综艺为王牌外,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等平台的本命都是长剧,因此,他们围绕长剧展开了一系列变革。长剧减产的趋势源于行业内外对长剧的“信任危机”。数据显示,大部分已播出剧集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也居高不下。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平台对头部内容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态度。头部项目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投资、更长的周期和更高的风险。因此,平台在押宝时不得不更加谨慎,以避免因播出效果不佳而拖垮整年的业绩。近年来,头部项目的频繁踩空已经让平台倍感压力,“大IP+大流量”的爆款公式也一再失灵。
为了控制成本和优化内容,平台不仅降低了长剧制作预算,并希望进一步减少艺人片酬,同时还要求片方和主创共担风险。播前对项目提出KPI要求,成绩达标才会按期结算尾款。这些改变对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制片人和编剧在数据方面表现出的焦虑,很难说与平台的施压完全无关。
尽管长剧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长视频平台并没有彻底放任其萎缩。在降低传统长剧预算并大举进军微短剧赛道的同时,平台还在冒着风险扶持精品短剧集的创作。这类剧集通常集数在20集以内,以紧凑的节奏和高质量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平台都在积极推动精品短剧集的发展。优酷副总裁曾公开表示,选择“浓缩”是提升剧集质量的有效方式。爱奇艺也在内部会议中传出消息,未来将对30集以上的大制作控制数量,转而推进单集时长更短的中剧或12—16集的精品短剧。
长剧行业的这场革新将走向何方,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平台在追求盈利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内容和运营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