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非传统宠物如蜥蜴、水豚、仓鼠及土拨鼠等,在宠物爱好者中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这些被昵称为“异宠”的动物是否携带传染病风险,以及如何有效预防,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举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领域的首席专家周晓农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周晓农专家指出,所谓的“异宠”,即指除猫狗之外的各类宠物,它们大多源自野生动物。这些动物作为宠物饲养,存在传播特定疾病的风险。例如,蜥蜴可能通过粪便散播沙门氏菌,水豚则可能携带钩端螺旋体病菌,仓鼠有携带隐孢子虫和鼠咬热细菌的可能,而土拨鼠更是鼠疫杆菌乃至狂犬病毒的潜在携带者。这些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部分甚至可致命。
发布会现场,周晓农进一步阐述了预防异宠传播疾病的三大策略:合法性、检疫与管理。合法性意味着消费者应从具备正规繁育许可的商家购买宠物;检疫则是宠物到家后需细心观察其健康状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请兽医进行检查;管理方面,则需注重个人卫生,接触宠物后要洗手,定期打扫笼子,及时清理粪便,尤其要避免人体直接接触宠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周晓农特别强调,孕妇、5岁以下儿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应格外小心,避免与这些宠物,特别是爬行类和啮齿类动物,如仓鼠、土拨鼠等接触。一旦发现宠物出现腹泻、消瘦或皮肤问题等症状,应立即寻求兽医帮助,防止疾病传播至人体,并避免与患病宠物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