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时,开源无疑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关键词。尽管在国内,开源的讨论往往伴随着一些复杂情绪,但其背后的自由、开放精神,依然被视为互联网精神的核心体现。
开源,简而言之,就是源代码向公众开放共享,允许在遵循特定许可证条款的前提下,对软件进行自由使用、修改和二次分发。作为最知名的开源项目,Linux操作系统内核催生了数以千万计的开源软件,成为了互联网世界的基石。
然而,开源并非一帆风顺。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开源?如何平衡开源与商业化?这些问题,即使在DeepSeek这一开源项目爆火之后,也依然没有完美答案。
马越,开源中国董事长,一个在开源领域摸爬滚打了18年的老兵,对于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2008年,他从硅谷回国创业,先后创立了恒拓开源和开源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从To B项目制的重投入,到开源社区的曲折探索,再到如今的商业化成功。
马越表示,在中国做To B业务就像是“城市包围农村”,企业软件往往成为管理者智慧的固化。在中国企业发展初期,很难要求大家在尚未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去关注开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开源在中国已经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如今,开源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代码托管平台,汇聚了超过1800万开发者。其自主研发的DevOps工具链在金融、军工等关键领域达到了80%的市场渗透率。2024年,开源中国的营收更是超过了2亿元。
近日,开源中国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深报一本股权投资基金及北京上河动量私募股权基金跟投。至此,开源中国已累计获得超16亿元战略投资。
面对DeepSeek的爆火,马越保持了一贯的冷静。他认为,DeepSeek虽然在现有路线上走得最好,实现了弯道超车,但并未根本性改变国内软件生态的问题。他强调,真正的国运级现象是像梁文锋这样的年轻人崛起,他们代表着新一代开发者的力量。
马越认为,开源是富人和强者的游戏。上一代互联网用户普遍不愿意为软件和知识付费,但新一代年轻人生活富足,他们将会改变这个局面。同时,他也提醒创业者要对钱保持敬畏,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谈理想和情怀并无实际意义。
对于开源中国的未来,马越表示将继续深耕开源领域,通过信创找到快速增长的收入模式。他也透露,开源中国正在寻求进一步上市,希望成为A股人工智能开源第一股。
在DeepSeek的影响下,全社会对开源的认识也在逐渐改变。以前很多人认为开源就是一群草根、乌合之众,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源等于创新。这种观念的转变,无疑将为开源在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