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近期迎来重要人事变动,公关部高层岗位调整引发外界广泛关注。11月21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关部原总经理王化通过个人微博确认,其已调任武汉总部,担任区域综合管理部总经理一职。集团战略市场部副总经理徐洁云在评论区回应称“开拓新征程”,同时市场消息显示,徐洁云将兼任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直接向集团副总裁、CMO许斐汇报工作。
此次调整并非突如其来。早在11月上旬,互联网平台便流传王化职务变动的消息,而集团创始人雷军在16日回应小米汽车相关争议时,公关团队的“沉默”状态更引发外界猜测。据知情人士透露,王化转岗后,徐洁云将暂时接管公关部日常事务,此前业内曾预测其可能以“过渡期负责人”身份履职。截至11月21日收盘,小米集团市值较年内峰值1.4万亿港元缩水至9916.86亿港元,舆情波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
作为横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等多领域的科技巨头,小米的公关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汽车交付周期争议到手机影像功能标注质疑,从高管持股变动传闻到产品安全性质疑,多起事件接连将企业推至舆论风口。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业务版图扩张,小米的舆情环境已从单一手机业务时期的“可控范围”演变为涉及多个高敏感行业的“复杂战场”,传统沟通模式亟待升级。
王化的职业轨迹与小米公关发展深度交织。这位拥有十年媒体经验的公关人,2015年加入小米后参与组建独立公关部,2021年升任总经理。在其任职期间,曾主导回应小米汽车售价谣言、雷军持股变动等重大舆情事件。然而,随着企业进入汽车等重资产领域,单一的个人应对模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危机公关专家詹军豪分析称,企业需要建立系统化沟通机制,尤其在涉及安全规范的汽车行业,任何争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仅靠个人影响力难以覆盖多元需求。
当前,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已超越“问题解决”本身,更关注企业能否搭建透明、专业的沟通桥梁。某科技公司公关负责人举例称,某新势力车企曾因冷却液隐患主动召回车辆,通过多渠道通知车主、明确解决方案并开通专线沟通,这种“坦诚+行动”的模式值得借鉴。相比之下,小米当前更需建立针对不同业务线的精细化舆情响应体系,避免“一刀切”式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大厂公关部门常面临“传达高管意志”与“专业判断”的冲突。有从业者透露,当老板制定的沟通策略与公关经验产生分歧时,执行层往往只能选择服从,导致外界看到“沟通不力”的表象。此次王化转岗,或许为小米公关体系调整提供了契机——无论是优化内部流程,还是探索新的对外沟通模式,都将成为观察企业治理能力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