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的舞台上,一场关于人工智能(AI)的深度变革正在上演。当全球企业管理者还在为“如何让AI创造真实价值”而困惑时,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以“效果涌现”为主题,向行业抛出了一个关键命题:当AI能力被深度内化,智能将从成本转化为生产力。这场大会不仅展示了百度在AI领域的最新突破,更揭示了中国科技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内化,为全球产业智能化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大会现场,罗永浩数字人与观众的实时互动、中东萝卜快跑无人车的跨国连线、无代码开发工具秒哒2.0的现场演示,这些场景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AI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炫技,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李彦宏在演讲中直言:“AI必须与每一项任务深度结合,成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原生动力。”这种理念背后,是百度从技术布局到应用落地的战略转型——从早期构建全栈AI能力,到如今聚焦于AI重构或原生应用,百度正用实践回应企业对智能化的迫切需求。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百度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其中AI云收入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在线营销服务收入更是激增262%。更关键的是,AI收入占核心营收的比重已接近40%,标志着百度业务结构发生质变,AI正式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一转变,源于百度对技术长期主义的坚持。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AI的科技企业,百度构建了从算力、框架、模型到应用的完整技术闭环。文心大模型5.0的发布,标志着AI技术进入新阶段:作为统一的原生全模态模型,它在理解、创作、规划等方面实现全球领先突破,甚至具备自我学习迭代的能力。而新一代昆仑芯及天池超节点的推出,则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单个天池512超节点即可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未来五年百度还将持续推出算力新产品。这些技术成果,为AI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突破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产业应用中。百度对搜索业务的重构堪称典范:通过AI彻底改造结果页,将文字链接转化为富媒体内容,目前首条结果富媒体覆盖率已达70%。这意味着用户搜索10个问题,7个能获得图片、视频或数字人形式的精准答案。尽管转型初期曾因生成内容耗时导致用户留存波动,但李彦宏坚持认为:“满足用户需求比固守产品形态更重要。”这种理念同样体现在百度文库和网盘的重构中——升级后的GenFlow 3.0活跃用户超2000万,海外AI学习办公平台Oreate上线短时间内便吸引超120万用户。
百度的AI应用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渗透。自我演化智能体“伐谋”的发布,展示了AI在复杂系统优化中的潜力。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这款智能体能为港口调度、能源管道布局、金融物流等领域寻找“人类从未发现的最优解”。李彦宏特别强调,这类技术将大幅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效率竞争力。而数字人技术的突破,则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在大会现场,尽管首次演示因网络问题受挫,但第二次的完美呈现反而激发了观众热情,展区内体验数字人对话的队伍排起长龙。这种“不完美但真实”的场景,恰恰反映了AI技术落地的现实路径。
AI的价值不仅限于国内市场。百度正将萝卜快跑、慧播星数字人、秒哒等成熟产品推向海外,形成全球化布局。慧播星数字人已落地巴西,未来将拓展至东南亚和美国市场。这种出海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技术能力的本地化适配——无论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效率,还是优化海外用户体验,优质的AI应用都能找到立足之地。这种全球化实践,正在让中国AI的产业解法获得国际认可。
对于企业而言,AI内化已成为系统性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埃森哲的调研显示,全球“领跑者”企业已通过规模化部署AI获得显著竞争优势,而大多数企业仍在浅水区徘徊。李彦宏呼吁:“只有当AI成为原生能力,才能真正引爆生产力革命。”百度的实践表明,AI规模化不是技术领先者的专属游戏,而是所有企业都能参与的转型机遇。站在历史节点上,企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AI深度内化,而非观望等待——因为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技术落后,而是错过变革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