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变革的背景下,采埃孚集团高层发生重大人事调整。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皓哲(Holger Klein)与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彼得·莱尔(Peter Laier)将于9月30日同时卸任董事会职务,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负责人马蒂亚斯·米德莱希(Mathias Miedreich)将接任CEO。
此次高层变动与采埃孚持续恶化的财务状况密切相关。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0%,息税前利润暴跌42%至3.67亿欧元,利润率从2.9%降至1.9%,净亏损达1.95亿欧元。更严峻的是,集团需支付8.1亿欧元利息,而同期息税前利润仅2.1亿欧元,债务压力已严重侵蚀盈利能力。
追溯财务困境根源,2015年以124亿美元收购天合(TRW)和2020年以70亿美元收购威伯科的两笔重大并购难辞其咎。通过举债扩张,采埃孚虽跃居全球第二大零部件供应商,但净负债从2014年的2.79亿欧元飙升至2024年的105亿欧元,年均利息支出高达5.75亿欧元。柯皓哲自2023年初上任后,虽通过偿还部分债务将净负债从103.78亿欧元降至99.82亿欧元,但2024年电驱动业务滑坡与市场激烈竞争,导致亏损重返10.2亿欧元。
管理层与员工的矛盾在2024年7月集中爆发。当时,采埃孚德国工厂爆发上万人示威,员工高呼“董事会下台”,工会主席Achim Dietrich直接指责柯皓哲领导不力。抗议的导火索是公司2023年7月宣布的裁员计划:到2028年底前在德国裁减1.1万至1.4万人,并削减薪资福利、整合工厂。管理层认为这是降本增效的必要手段,但员工将业绩低迷归咎于高层决策失误。
新任CEO马蒂亚斯·米德莱希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业务重组。柯皓哲任内推进的板块剥离进展缓慢:2022年宣布拆分的被动安全事业部,直到2024年3月才以“ZF LIFETEC”名义独立,但因未能IPO且缺乏投资人,其财报仍并入集团。更受关注的是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的命运——该事业部2021年由乘用车传动与电驱动业务合并而成,2024年营收达100亿欧元,占集团总收入1/4,但柯皓哲去年已秘密为其寻找买家。今年3月,集团正式评估独立拆分可行性,方案包括整体出售、引入投资者、分拆上市或剥离传统变速器业务。
与中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采埃孚在欧洲等地的业务持续承压,而其在华业务却保持增长,部分领域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这促使集团将战略重心向中国倾斜,预计马蒂亚斯·米德莱希上任后,这一趋势不会改变。
采埃孚的案例折射出全球汽车行业变革期的普遍困境。近年来,福特马克·菲尔兹、日产卡洛斯·戈恩、大众迪斯、Stellantis唐唯实等巨头掌门人相继提前离任,凸显行业整合浪潮下高层管理的巨大压力。此次采埃孚高层更迭,或将成为行业变革的又一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