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与金融圈同时被一位16岁少年的职业选择震动——曾以14岁之龄成为圣克拉拉大学史上最年轻毕业生的Kairan Quazi,在加入SpaceX担任软件工程师后,又转身加入华尔街顶级量化机构Citadel Securities,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
这位被称作"天才少年"的孟加拉裔美籍少年,其成长轨迹堪称传奇:2岁能完整复述新闻广播,9岁通过专业评估显示其智力与情商远超同龄人,同年加入门萨俱乐部;10岁进入社区大学学习,11岁转学至圣克拉拉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年以14岁之龄毕业,创下该校172年历史纪录。
与传统教育路径截然不同,Kairan的求学经历充满突破性:在社区大学就读期间,他已开始担任课程讲师;10岁起便在英特尔实验室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虽因年龄太小未被正式称为实习生,却以"研究合作者"身份深度参与;本科毕业前,还在网络情报公司Blackbird.AI担任机器学习实习生,主导设计"异常检测统计学习管道"以识别社交媒体内容操纵。
尽管求职初期因年龄屡遭拒绝,但马斯克向其抛出橄榄枝后,Kairan成为SpaceX最年轻的软件工程师,参与Starlink项目开发。对于此次职业转向,他坦言量化金融领域能更快看到成果:"这里既有AI研究的智力挑战,又能获得更直接的反馈。"这种对职业价值的清晰认知,与其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Kairan的父母分别来自孟加拉国,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曾任职华尔街投行。他们采用"提供土壤而非设定路径"的教育理念,鼓励孩子追随热爱。这种教育观在圣克拉拉大学得到延续——这所地处硅谷核心、被誉为"硅谷耶稣会大学"的高校,以计算机科学专业著称,其毕业生深受科技企业青睐,国际生比例虽仅3%,但工程学院与商学院始终是留学生首选。
在Citadel Securities,Kairan担任量化开发者,负责全球交易系统基础设施。这家机构的CEO赵鹏同样具有传奇色彩:14岁考入北大数学系,23岁获伯克利统计学博士,从量化研究员起步,十年间成为业界标杆。两人的职业轨迹揭示出量化行业的核心需求——兼具数学建模、编程实现与系统优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计算机科学、数学、金融工程等专业已成为留学生进入科技与金融领域的战略选择。以金融工程为例,其课程涵盖衍生品定价、随机微积分、Python编程等硬核内容,毕业生可胜任量化分析师、衍生品交易员等岗位;金融数学专业则侧重概率论与统计建模,毕业生常进入对冲基金风险管理部,起薪显著高于普通金融岗位。
Kairan的案例为教育规划提供重要启示:与其盲目追求名校热门专业,不如从高中阶段开始构建专业叙事;实习经历与项目成果比成绩单更具说服力;最终成功的,往往是那些清楚认知自我优势、敢于突破常规路径的个体。正如其父母所言:"教育不是填充履历,而是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战场。"
从硅谷到华尔街,Kairan的职业跨越看似剧烈,实则遵循着同一逻辑——两者都需要极致的问题解决能力。SpaceX考验的是在极端约束下实现技术突破,而量化机构则要求在毫秒间捕捉市场机会。这种对核心能力的持续追求,或许正是这位少年天才给予当代教育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