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的昆明,西山艾维美术馆内墨香氤氲。一场名为"前进的号角——《聂耳音乐作品》劳伟专题书法展"的展览,以90幅行草作品串联起国歌诞生90周年的历史记忆。书法家劳伟以笔墨为媒,将《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等聂耳经典旋律转化为视觉艺术,在宣纸上奏响跨越时空的爱国乐章。
这场筹备两年的专题创作,源于劳伟对抗战历史的深刻体悟。生于1943年的他,亲身经历过民族危亡的烽火岁月,如今以82岁高龄完成90幅书法巨制,每幅作品均取材于聂耳音乐作品歌词。"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笔锋不自觉地激荡起来,行草的飞白与'前进进'的节奏浑然天成。"劳伟抚摸着展墙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遒劲字迹,墨色浓淡间仿佛回荡着激昂旋律。
在书法艺术领域深耕六十余载的劳伟,对创作有着严苛的审美追求。他提出"五法兼容"理论:笔法需如龙蛇游动,字法当循法度精严,墨法讲究虚实相生,水法要求润燥得宜,章法追求气韵贯通。这种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在他为展览特别创作的对联中可见一斑——"闲云牧梦"显道家超然,"惠雨催耕"见儒家担当,皆以水墨诠释文化精魂。
展览现场,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与聂耳音乐形成奇妙对话。《卖报歌》的轻快笔触如孩童跳跃,《告别南洋》的苍劲墨色似铁骨铮铮。参观者驻足于"再会吧,南洋"作品前,笔锋转折处仿佛看见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的壮阔场景。这种艺术共鸣在9月8日达到高潮——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分活动"南侨机工故事会"在此举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墨香中聆听抗战往事。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与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劳伟的创作始终贯穿着家国情怀。他将个人艺术生涯与民族复兴进程紧密相连:"八十年间,我见证祖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这种情感必须通过笔墨抒发。"在《铁蹄下的歌女》作品前,枯笔飞白处隐约可见泪痕,浓墨重彩间分明镌刻着不屈脊梁。
这场持续至10月的书法展,已成为昆明文化界的现象级事件。每日都有书法爱好者临摹展品,青少年在"前进进"的巨幅作品前合唱国歌。当观众在"毕生心血铸国魂"的展签前久久凝视时,劳伟正伏案创作新的主题作品——墨池里的水痕,记录着一位艺术家对民族精神的永恒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