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高考招生数据揭示了本科批次录取中的一个显著现象:计划外考生数量的变化,这一数据成为衡量各省录取竞争难度的晴雨表。优志愿通过对全国各省市招生数据的深入分析,对比了历史类、物理类及3+3综合类省份的计划外考生变化趋势,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在历史类考生方面,2025年的本科招生计划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辽宁、山西、广西、湖北、重庆五省市的计划有所增长,而其他省份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减。然而,令人瞩目的是,有14个省份的计划外考生数量却出现了增长,其中山西省的增长幅度最大,增加了10077人,而广东省则显著下降,减少了3779人。
广东省虽然本科总体招生计划下降,但本土招生院校计划的结构性上调,有效缓解了考生的录取压力,导致计划外考生人数减少。相反,山西省首次进入新高考,历史类考生人数突破10万,尽管招生计划增加了3.6%,但增速远低于考生增幅,从而推高了计划外考生数量。
在物理类考生方面,尽管2025年招生计划实现了全国所有省份的全覆盖增长,但仍有14个省份的计划外考生人数大幅增长。这一现象背后,是考生基数扩大与物理类选科吸引力提升的双重作用。广东、江西、安徽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持续攀升,同时,物理类选科因可报考专业范围广,且契合国家战略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吸引了大量考生选择,加剧了竞争。
对于采用3+3高考模式的省份而言,整体本科招生计划呈稳定增长态势,但除天津市外,其他省市的计划外考生数量均有所上升。浙江和山东两省的增长尤为显著,分别增加了1309人和1036人。这一增长的核心逻辑在于考生基数扩张与招生计划增长滞后的供需失衡。两省的考生规模快速增长,而计划增长幅度远不及考生增速,导致本科录取竞争进一步加剧。
面对这一趋势,高考生应如何应对?关键在于构建贯穿高中三年的系统性竞争优势。首先,前瞻性规划至关重要。考生应从高一甚至更早开始,通过职业倾向评估和目标高校招生要求分析,逆向推导适配的选科组合,为学习提供明确指引。其次,打造差异化优势。在赋分制下,选考科目需保持高等级,同时,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应力求突破,形成不偏科、有强项的稳定竞争力。最后,信息决策力同样重要。高分段同分现象普遍,志愿填报需精准处理信息,基于目标院校近三年专业录取平均分对应的全省位次,以及招生计划微调、专业热度变化等信息做出最优决策。
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高考挑战,推荐使用优志愿APP。该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升学方案,无论是高考选科还是志愿填报,都能根据需求定制解决方案。优志愿APP可在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陪伴考生顺利度过高中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