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收紧,开学季如何破解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的新考题?

   时间:2025-09-03 09:06 来源:天脉网作者:江紫萱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的重要通知,旨在进一步规范教辅材料在校园内的使用。

该通知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推荐、发放或代购教辅材料。小学阶段,教辅材料将由教育部门统一免费提供,学校及教师不得额外推荐或征订。初中阶段,仅允许使用省教育厅评议目录内的教辅,严禁目录外产品进入校园。高中阶段虽可自主审核选用,但需严格执行“一科一辅”原则,并公示选用清单报教育部门备案。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这一通知在广东各地迅速落地。多地学校通过家长会、校园公告等形式,对教辅材料的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这一举措也在家长中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焦虑。许多家长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新规的困惑:“没有教辅,孩子怎么巩固知识?”“学校不统一买,我们自己又该如何选择?”

针对家长的疑虑,深圳市教育局迅速作出回应。9月1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说明,明确表示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将由学校按“一科一辅”原则,从官方免费目录中统一征订、免费发放,并于9月5日起陆续发放至学生手中。

教辅材料的“野蛮生长”,一直是应试教育生态中的一大问题。在过去,广东家长每年在教辅材料上的支出居高不下,部分城市甚至高达人均1500元。琳琅满目的教辅背后,是家长焦虑情绪的具象化。此次广东省教育厅的通知,旨在斩断教辅材料背后的灰色利益链,重塑教育生态。

然而,这一政策也引发了教育治理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教辅市场长期存在的盗版侵权、内容低质等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教辅采购中的隐蔽利益链条难以根除。此次通知明确要求做到“六个严禁”,包括严禁违规向小学生推荐教辅、严禁目录外教辅(初中)进校、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征订等,旨在精准打击这一灰色地带。

随着教辅政策的全面收紧,广东教育生态中的一些潜在矛盾逐渐显露。城乡教育鸿沟显著,教辅禁令可能进一步拉大教学资源差距。珠三角地区学校凭借雄厚师资与教研能力,能够快速开发高质量校本练习资源;而粤东西北部分学校则可能因“禁辅”陷入困境。教辅的缺位也暴露了部分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板,过去依赖教辅进行作业设计的教师,如今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型。

家长的焦虑情绪也在以新的形式蔓延。在“双减”政策后的首个教辅禁令学期,不少家长表示将自行购买教辅材料。部分高端家教机构已嗅到商机,推出“教辅解读定制服务”,这无疑让教辅禁令的公平性大打折扣。同时,线上教育APP、付费题库等线上资源也成为家长的新选择,这种“地下化”趋势使得教育资源获取更依赖家庭的经济资本与信息资本。

教辅政策的收紧同样在教育出版领域引发了深度变革。传统出版社和民营教辅公司过去依赖学校统一征订的“渠道为王”模式几近失效,市场急剧萎缩。为在变局中求生,一些出版机构开始尝试转型,开发数字化教育产品,或转向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提供定制化校本资源服务。然而,这种转型也可能从另一维度加剧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广东此番教辅治理风暴,不仅是一场地方政策调整,更关乎教育公平、市场秩序与治理能力的深度博弈。其所面临的平衡减负与提质、疏解焦虑与保障资源多样性等难题,折射出中国教育治理的普遍性挑战。广东作为教育大省,其政策成效与衍生问题,为全国提供了关键的地方样本。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