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探讨高中地理命题现状的文章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作者尖锐地指出了当前地理命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将其总结为“十宗罪”,旨在唤起命题者对试题质量的重视。
文章开篇即提到,随着各地对原创试题占比要求的提升,大量原创试题涌现,但试题质量却参差不齐。这些质量不高的试题不仅未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能力,反而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质疑,甚至将其戏称为“玄学”。
接着,作者详细列举了地理命题中的“十宗罪”。首先,试题缺乏地理特色,更像其他学科的考题,未能真正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其次,试题往往偏离地理学科的重点知识,专注于边角料内容,显得不考重点,偏离本心。试题难度失衡,过于复杂或高深,让学生望而生畏。部分试题内容空洞,设问敷衍,缺乏实际意义,被作者戏称为“无病呻吟”。
在“故弄玄虚”一罪中,作者批评了部分试题表述不清,拐弯抹角,让学生难以捉摸出题意图。盲目求新也是一大问题,试题过于新颖,与常规知识脱节,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概念混淆、理解偏差、文字游戏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困惑。
文章还特别提到了评价僵化的问题。部分试题的答案标准过于严格或单一,无法容忍学生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思维。这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倍感压力。
最后,作者呼吁命题者提高试题质量,敢于质疑自己和他人的试题,敢于告诉学生“这题出得不好”。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试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