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文化长河中,奢香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六百年仍熠熠生辉。近日,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毕节市精心打造的民族歌舞剧《奢香夫人》。
这部歌舞剧不仅重现了奢香夫人修路通市、兴学立规的历史功绩,更以创新的艺术手法,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深远意义。舞台上,光影交错,歌声悠扬,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将观众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为了打造这部精品力作,创作团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精心筹备。他们深入毕节市大方县宣慰府遗址、百里杜鹃景区等地采风,广泛搜集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又鲜活的奢香夫人形象。同时,他们还邀请了贵州省文史馆的专家与彝族文化学者加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逐一校准,确保剧目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表现力。
在创作过程中,团队始终秉持“追根溯源,守正出新”的理念。他们既尊重经典,忠实于历史事实,又倾力创新,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对传统故事进行全新演绎。导演樊逸晴表示,《奢香夫人》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他们以歌舞剧为舟,载六百年历史;以舞台为镜,映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基因。
为了让演员更好地融入角色,团队还组织了多轮剧本围读和史料研读活动。奢香夫人的扮演者胡鑫玥在深入挖掘角色内心世界后,被奢香身上“年轻有为”“以柔克刚”“力促团结”的特质深深打动,她决心要塑造一位有血有肉、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奢香夫人形象。而艺术监制兼“大布摩”扮演者熊正江则通过全局视角和双重身份的体验,将角色的情感肌理和细节表达得淋漓尽致。
舞台上,《奢香夫人》以“大写意”与“深写实”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出虚实结合、张弛有度的空间叙事。灯光切割、数控移动平台等现代技术的运用,更是强化了戏剧冲突,呈现出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诗学意境。观众在沉浸式的观赏体验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了一场跨越六百年的对话。
剧中,“文化线”与“情感线”交织并进,既展现了奢香夫人兴办汉学、修筑驿道的历史功绩,又呈现了各族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情感与文化的双重共鸣,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和深远意义。
《奢香夫人》的成功演出,不仅是对贵州历史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民族团结精神的弘扬。它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