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丝绸之路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楼兰,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城,长久以来激发着无数艺术家的遐想与探索。近日,一部填补艺术空白的力作——歌舞剧《楼兰九歌》,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歌舞团的精心打造下,于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惊艳亮相,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楼兰九歌》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胆突破传统题材,巧妙借鉴屈原《楚辞·九歌》的结构,分为九个篇章,每一篇章都如同一幅细腻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楼兰古城从兴盛到衰落,再到迁徙重建的壮阔历程。该剧不仅填补了楼兰题材在舞台艺术上的空白,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拓宽了中国乐舞艺术的新境界。
剧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创新尤为引人注目。音乐方面,《楼兰九歌》追溯汉代《摩诃兜勒》的旋律,巧妙融入传统乐器如琵琶、长箫、古筝和筚篥,营造出既古韵悠长又现代灵动的听觉享受。舞蹈方面,则撷取古代岩画与佛教壁画中的舞姿灵感,结合古典舞、芭蕾舞与现代舞元素,赋予了不同角色鲜明的身份特征,展现出古老楼兰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叙事结构上,《楼兰九歌》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方式,各篇章之间既有跳跃性,又通过“小故事”巧妙衔接,虚实相生,环环相扣。剧中,西域长史、屯垦戍卒等人物群像栩栩如生,他们共同构建了楼兰人的生命追求与家园情怀。首尾篇章以“春祭”相呼应,强调了共建家园的主题,实现了从“楼兰消失”到“新建家园”的深刻主题升华。
舞台美术方面,《楼兰九歌》同样下足了功夫。开场时,浩瀚沙漠与空中悬挂的抽象胡杨木,象征着楼兰人守护家园的顽强精神。随着剧情的推进,铁犁、剑、将士、宫阙以及丝绸、箜篌、葡萄、美玉、石榴等文化符号纷至沓来,映衬出楼兰文化的丰厚与多元。尤其是棺船道具的精妙运用,不仅映射出楼兰人的生命信仰,更增添了舞台美学的原始性、神秘性与独特性。
《楼兰九歌》的成功演出,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更在于它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当帷幕缓缓落下,楼兰的神秘、高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命题,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楼兰历史的深情回望与艺术诠释,更是对楼兰人精神气质的崇高礼赞。它让楼兰历史文化以其特有的审美意趣与哲学内涵,穿越千年,与现代观众产生了强烈的精神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