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直播平台斗鱼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中宣布实现了营收微增与净利润扭亏为盈,引发业界关注。财报显示,斗鱼总营收达到10.54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提升,净利润达到3783万元,成功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
然而,深入剖析财报细节后发现,斗鱼的“盈利”之路并不如表面那般光鲜。尽管总营收有所提升,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带宽、研发、营销费用等成本的显著缩减,而非收入的实质性增长。实际上,斗鱼的直播收入已经连续14个季度出现下滑,从曾经的季度收入超20亿元,降至今年二季度的5.78亿元。
与此同时,斗鱼的月活用户数量也首次跌破4000万大关,降至3640万,同比下降11.4%。付费用户数也呈现下降趋势,从一季度的290万降至二季度的280万。这些数据无疑给斗鱼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斗鱼的困境与其创始人陈少杰的遭遇密不可分。自2023年11月因涉嫌开设赌场罪被捕后,斗鱼便陷入了动荡之中。陈少杰的离席不仅导致了公司高层管理的变动,更使得斗鱼头部主播出现动荡和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业绩下滑。
在陈少杰被捕后,95后的任思敏被任命为联席首席执行官,然而她的上任并未能扭转斗鱼的颓势。反而因其主导的大规模特别分红计划,被市场质疑为“掏空家底”,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忧虑。斗鱼还面临多起未完结诉讼,涉及网络服务合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纠纷。
在业务方面,斗鱼虽然推出了创新业务,如语音社交服务,并实现了收入的近乎翻倍增长,但这一增长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例如,斗鱼的语音社交应用咕咕语音被曝出存在低俗引流、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保护缺位等问题。用户在注册和使用过程中,并未被强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也未受到未成年保护的提示。在充值打赏时,尽管页面上有提示严禁未成年人充值打赏,但用户仍可轻易绕过这一提示进行支付。
这些问题不仅触碰了监管红线,更消耗了斗鱼多年积累的用户信任。尽管斗鱼在短时间内通过“节流”实现了盈利,但用户流失、核心业务疲软等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创新业务的增长也似乎走了“捷径”,以牺牲用户体验和平台声誉为代价。
面对如此困境,斗鱼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重振旗鼓,尚需时间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平台都应坚守底线,以用户为中心,才能赢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