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秋意浓!探寻二十四节气中的悠游自在

   时间:2025-08-23 16:53 来源:天脉网作者:江紫萱

处暑节气悄然而至,标志着炎热夏季向凉爽秋季的过渡。每年8月22日至24日,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50度时,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酷暑即将结束,初秋的凉爽气息即将铺展开来。

在北方地区,处暑带来的不仅是气温的变化,更是大自然美景的变换。天空高远辽阔,云朵恬淡飘逸,水面波光粼粼,秋雨细腻柔和。天地间的美景无需言语,处暑的悠然自在,正是人间最美的景致。

处暑节气被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此时老鹰感知到秋的气息,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将猎物堆积在巢穴附近,仿佛举行祭鸟仪式,古人对此景象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二候天地始肃,秋风萧索,大地变得庄严而清新,植物逐渐褪去绿色,换上金黄的外衣。三候禾乃登,处暑时节水稻成熟,南方地区进入农忙收割期,农谚有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时节,自然界中的花朵也展现出别样的风采。黄蜀葵,淡黄色的花瓣中透着深紫色的花心,花期正值8月至10月,北宋文人晏殊曾赞美其为秋天最美的花。午时花,以其鲜红色的花瓣和形似铜钱的形状,在中午绽放,入夜后则凋零,被人亲切地称为“摇钱树”。

处暑不仅带来了自然的变化,也伴随着丰富的民俗活动。赏秋云,是此时北方地区流行的习俗,人们出游赏秋,天空疏朗明净,云朵变化万千,令人陶醉。沿海地区则迎来开渔节,渔民们经过休整,怀着对新渔季的期待,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表达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而在饮食上,处暑时节人们喜食鸭子,以缓解秋燥,北京人的百合鸭、南京人的萝卜老鸭,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期盼。

养生方面,处暑时节宜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酸味食品来收敛阳气。还要注重温补和清热,适量食用红枣、胡萝卜、豆腐等温补食物,以及葡萄、石榴等酸味水果。同时,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不宜过早过多增加衣物,以适应秋季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

在文学作品中,处暑也常被赋予深厚的情感。宋代诗人苏泂的《长江二首·其一》描绘了处暑后的凉爽与心境的宁静,表达了对仁者长寿的认同和对豁达人生的追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秋曲江感怀》则通过描绘处暑时节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象,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