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北岳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并举办了一场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学术对谈会。
这本日历不仅是山西非遗文化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出版社对“非遗即生活”理念的生动诠释。8月21日下午,活动现场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北岳文艺出版社社长董利斌在致辞中表示,《匠心传承》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项重要项目,旨在通过日历这一日常用品,将山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生活,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亲近、理解和传播非遗文化。他强调,这本日历不仅是对山西非遗出版路径的新探索,更是对“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时代命题的积极回应。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本日历将木版年画这一非遗技艺巧妙融入设计之中,让千年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日历中的每一页都展示了一幅精美的木版年画,并附有详细的解读和背景知识,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365天的连续阅读,读者将能够沉浸于非遗文化的海洋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日历以晋南木版年画为核心,精选了365幅晋地木版年画精粹,其中包括一些罕见的孤本,如收藏于国外博物馆的金代《四美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山西木版年画的精湛技艺,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风情和社会风貌。通过“一核多元”的叙事方式,日历揭秘了多种独有形式,如“拂尘纸”“桌围画”等,并贯穿了宋金戏曲文化、抗战新年画运动等历史脉络,生动展现了山西木版年画的演变史。
学术对谈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理事长李荣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郑伟、本书作者介子平以及平阳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赵国琦等四位嘉宾围绕木版年画的保护、研究与当代转化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们分享了各自在非遗领域的经验和见解,为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本次发布的《匠心传承》日历不仅是北岳文艺出版社“非遗+出版+研学”融合模式的重要实践,也为非遗在数字时代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范例。它以轻量化、日常化的方式打破了“非遗=老古董”的刻板印象,让三晋木版年画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