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艺术星空中,齐白石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星辰之一,他的光芒不仅照亮了中国近现代画坛,更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作为中国绘画界的领军人物,齐白石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内涵著称。尤其是他笔下的虾,虽未上色,却仿佛蕴含着大江大河的气魄,令人叹为观止。如今,齐白石的画作已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2017年12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秋拍上,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惊人的4.5亿元起拍,经过近70余次的激烈竞价,最终以8.1亿元落槌,加上佣金高达9.315亿元,创下了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的纪录。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他的童年经历对日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据《齐白石自述》记载,他自幼体弱多病,大夫嘱咐不可食用荤腥油腻。因此,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健康,严格忌口,连逢年过节家里买的鱼肉都不沾唇。在这样的环境下,齐白石养成了一个素食的童年。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齐白石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从四岁起跟随祖父识字,七岁时已能熟读三百余字,且对每个字的意义都能讲解得清清楚楚。八岁时,因家境贫寒,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帮忙,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利用空闲时间自学不辍。
齐白石的养生之道同样值得称道。他归纳出“养生五绝”,包括“七戒”、“八不”、喝茶、食之有道以及拉二胡和画国画。其中,“七戒”指的是戒饮酒、戒空度、戒吸烟、戒懒惰、戒狂喜、戒空思和戒悲愤;“八不”则是不贪色、不贪肉、不贪精、不贪咸、不贪甜、不贪饱、不贪热和不贪凉。这些养生法则不仅体现了他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平和处世的人生态度。
在饮食方面,齐白石主张杂食、慢食、素食、早食、淡食、冷食、鲜食、生食、定食、稀食、小食、选食和断食等原则。他认为食之有道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因此始终严格遵循这些饮食原则。
齐白石还热爱音乐和绘画。他晚年时常独自坐在房前树下,一边轻轻拉二胡,一边低声哼唱。他认为音乐不仅可以娱情益智,还可以宽心健身。同时,绘画也是他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他认为画画需要用心用眼用体力,对精气神的修养和身体都有很大帮助。
齐白石一生勤奋劳作,虽经历不少挫折和磨难,但他心性平和、恬淡自然,总能泰然处之。这种平和的心态和养生之道使他得以享有95岁的高龄,成为艺术界的一段佳话。